| 致谢 | 第1-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1 绪论 | 第11-27页 |
| ·问题提出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情况 | 第12-24页 |
| ·集散模型的研究 | 第13-23页 |
| ·集散仿真软件研究 | 第23-24页 |
| ·本文研究思路 | 第24页 |
| ·论文结构 | 第24-27页 |
| 2 基于元胞自动机乘客集散模型 | 第27-35页 |
| ·元胞自动机的发展历程 | 第27页 |
| ·元胞自动机理论 | 第27-30页 |
| ·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 | 第30-31页 |
| ·一维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 | 第30-31页 |
| ·二维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 | 第31页 |
| ·元胞自动机与行人运动 | 第31-33页 |
| ·小结 | 第33-35页 |
| 3 地铁枢纽站客流集散模型 | 第35-53页 |
| ·乘客行走行为模型 | 第35-46页 |
|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乘客抽象 | 第35-37页 |
| ·乘客的行走行为 | 第37-46页 |
| ·设施特征 | 第46-51页 |
| ·设施抽象化 | 第46-49页 |
| ·枢纽设施的乘客集散问题 | 第49-51页 |
| ·到达客流 | 第51-52页 |
| ·客流进站模型 | 第51-52页 |
| ·小结 | 第52-53页 |
| 4 地铁枢纽站客流集散仿真软件研究 | 第53-71页 |
| ·面向对象离散仿真 | 第53-55页 |
| ·地铁枢纽站客流集散仿真框架研究 | 第55-56页 |
| ·铁枢纽站客流集散仿真框架设计 | 第56-65页 |
| ·通用离散仿真框架设计 | 第56-59页 |
| ·通用地铁枢纽站客流集散仿真框架 | 第59-62页 |
| ·基于通用地铁枢纽站客流集散仿真框架的责任驱动 | 第62-65页 |
| ·仿真过程和仿真监控界面分离可以有效地加速仿真速度 | 第65-67页 |
| ·缓存最短路径情况可以加速仿真 | 第67-68页 |
| ·小结 | 第68-71页 |
| 5 仿真案例 | 第71-85页 |
| ·西直门地铁乘客集散仿真 | 第71-72页 |
| ·数据准备 | 第72-73页 |
| ·仿真设定及仿真 | 第73页 |
| ·仿真评价 | 第73-84页 |
| ·仿真过程和潮汐现象的瓶颈传递 | 第74-79页 |
| ·西直门站高峰期服务水平评价 | 第79-82页 |
| ·西直门站全天服务水平评价 | 第82-84页 |
| ·小结 | 第84-85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85-87页 |
| ·工作总结 | 第85-86页 |
| ·研究展望 | 第86-87页 |
| 参考文献 | 第87-90页 |
| 附录A | 第90-91页 |
| 作者简历 | 第91-93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