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系统论文--自动控制、自动控制系统论文

基于ARM的仓库传送带控制平台的研究

摘要第1页
Abstract第4-8页
1 引言第8-10页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第8页
   ·发展现状第8-10页
     ·工业控制网络发展现状第8-9页
     ·遥控器发展现状第9-10页
2 系统总体设计第10-15页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第10页
   ·通信的技术选择第10-11页
     ·有线通信技术的选择第10-11页
     ·无线通信技术的选择第11页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选择第11-13页
     ·嵌入式操作系统简介第11-12页
     ·嵌入式Linux第12-13页
   ·嵌入式微处理器的选择第13-15页
     ·嵌入式微处理器概述第13-14页
     ·ARM9 处理器S3C2410第14-15页
3 硬件系统设计第15-25页
   ·硬件系统总体设计第15-16页
   ·复位电路设计第16页
   ·FLASH 电路设计第16-18页
   ·SDRAM 电路设计第18-20页
     ·SDRAM 概述第18页
     ·HY57V561620 与S3C2410A 的电路连接第18-20页
   ·UART 串口电路设计第20页
     ·S3C2410 的UART 控制器第20页
     ·接口电路设计第20页
   ·USB 接口电路设计第20-21页
   ·以太网接口电路设计第21-23页
   ·JTAG 接口电路设计第23-25页
     ·JTAG 调试接口简介第23页
     ·JTAG 接口的主要结构第23-24页
     ·JTAG 引脚定义第24页
     ·JTAG 接口电路设计第24-25页
4 系统软件设计第25-32页
   ·BootLoader 移植第25-27页
     ·BootLoader 简介第25页
     ·BootLoader 工作原理简介第25-26页
     ·U-Boot 简介第26页
     ·U-Boot 的移植第26-27页
   ·Linux 系统内核移植第27-30页
     ·移植的概念第28页
     ·嵌入式交叉编译环境的搭建第28页
     ·移植内核第28-30页
   ·制作Linux 根文件系统第30-32页
     ·添加共享链接库第30-31页
     ·添加内核模块第31页
     ·添加设备文件第31-32页
5 驱动程序的编写第32-51页
   ·Linux 驱动程序概述第32-35页
     ·Linux 驱动程序的概念第32页
     ·驱动程序结构第32-34页
     ·Linux 对中断的处理第34页
     ·模块化驱动程序设计第34-35页
   ·USB 驱动程序第35-38页
     ·USB 驱动程序简介第35-36页
     ·USB 驱动的骨架程序第36页
     ·USB 驱动的注册与注销第36-37页
     ·wlan_probe()函数第37-38页
     ·wlan_disconnect()函数第38页
   ·串口驱动程序第38-42页
     ·S3C2410 中的UART 控制器第38-39页
     ·串口驱动程序的结构第39-40页
     ·串口驱动程序的移植第40-42页
   ·CS8900A 驱动程序第42-45页
     ·网络驱动程序的结构第42页
     ·内核驱动程序接口函数第42-43页
     ·CS8900A 芯片第43-44页
     ·驱动程序的移植第44-45页
   ·触摸屏驱动程序第45-49页
     ·S3C2410 的触摸屏接口模式第45-46页
     ·A/D 转换与触摸屏寄存器的设置第46页
     ·触摸屏的驱动程序接口第46-49页
   ·NAND Flash 驱动程序第49-51页
     ·S3C2410 中的NAND 控制器第49页
     ·NAND Flash 驱动的移植第49-51页
6 控制平台应用软件设计第51-62页
   ·软件总体结构第51-52页
   ·串口通信程序设计第52-57页
     ·串口设置第52-54页
     ·串口使用详解第54-56页
     ·串行通信程序实现第56-57页
   ·网络通信程序设计第57-60页
   ·中央控制程序设计第60-62页
7 结论与展望第62-63页
   ·结论第62页
   ·展望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4页
致谢第64-65页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家蚕AP-4基因与Bmfez1基因的克隆及分析
下一篇:7种植物种子超干保存适宜方案选择及其机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