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课题来源及背景 | 第10-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2-16页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2-14页 |
·主动振动控制方法的发展情况 | 第14-16页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6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2章 高科技厂房内的隔振平台及其动力学分析 | 第18-23页 |
·引言 | 第18页 |
·典型的高科技厂房模型 | 第18-20页 |
·高精密设备隔振平台模型 | 第20页 |
·高精密设备平台模型 | 第20页 |
·液压作动器 | 第20页 |
·设置在高科技厂房内的隔振平台动力学分析 | 第20-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高精密设备平台的微振动控制 | 第23-48页 |
·引言 | 第23页 |
·LQG控制算法及其SIMULINK仿真 | 第23-33页 |
·LQG控制理论的介绍 | 第23-24页 |
·线性二次型Gauss最优控制方法状态方程 | 第24-25页 |
·对于控制系统所描述的状态空间的分析 | 第25-27页 |
·线性二次型Gauss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 | 第27-30页 |
·系统LQG控制的SIMULINK仿真 | 第30-33页 |
·H_∞鲁棒控制算法及其SIMULINK仿真 | 第33-46页 |
·H_∞鲁棒控制理论的介绍 | 第33-34页 |
·H_∞鲁棒控制标准问题描述 | 第34-35页 |
·H_∞鲁棒控制器设计 | 第35-38页 |
·小增益理论 | 第38页 |
·H_∞混合灵敏度问题 | 第38-40页 |
·混合灵敏度问题加权阵的选择 | 第40-41页 |
·应用MATLAB软件进行最优H_∞鲁棒控制器设计 | 第41-43页 |
·系统最优H_∞鲁棒控制器设计的SIMULINK仿真 | 第43-46页 |
·两种控制算法的简单比较分析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4章 LQG控制与最优鲁棒控制的简单比较 | 第48-71页 |
·引言 | 第48页 |
·对于两种控制算法同时改变一个参数进行对比 | 第48-69页 |
·只改变高精密平台的刚度 | 第48-55页 |
·只改变高精密平台的阻尼 | 第55-62页 |
·同时改变高精密平台的刚度及阻尼 | 第62-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结论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