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原子能技术论文--受控热核反应(聚变反应理论及实验装置)论文--热核装置论文--惯性约束装置论文

ICF实验物理诊断集中控制系统的设计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2页
   ·激光核聚变研究的意义第14-15页
   ·ICF的基本概念第15-16页
   ·国际激光聚变装置和我国的“神光”系列装置第16-18页
   ·ICF实验诊断第18-20页
     ·概述第18页
     ·ICF实验诊断装置布局第18-20页
     ·ICF实验物理诊断集中控制系统第20页
   ·本论文的章节安排和主要研究内容第20-22页
第二章 ICF实验装置集中控制系统第22-41页
   ·ICF实验装置控制系统的发展概况第22-27页
     ·综合计算机控制系统概念第22-23页
     ·ICF实验的ICCS发展概况第23-24页
     ·NIF中的新一代ICCS第24-26页
     ·“神光”装置中的物理诊断集中控制系统简介第26-27页
   ·大型ICF装置的控制系统特点第27-30页
     ·分布式控制系统第28页
     ·多任务并行和多粒度实时性第28-30页
     ·可重构与可扩展第30页
   ·ICF控制系统中的电子学技术第30-32页
     ·FPGA芯片和EDA技术第30-31页
     ·复杂SOC技术第31-32页
     ·高速电路设计技术第32页
   ·神光-III装置控制系统及其物理诊断子系统设计第32-41页
     ·神光-III装置控制系统概述第32-34页
     ·神光-III装置的物理诊断系统设计第34-41页
       ·同步触发系统第38-39页
       ·指令同步系统第39-41页
第三章 高速同步触发信号的研究第41-67页
   ·同步触发系统简介第41页
   ·标准总线硬件平台的选择第41-45页
     ·标准仪器总线的发展第41-43页
     ·PXI总线与LXI和VXI总线比较第43-45页
   ·PXI总线第45-50页
     ·PXI总线的电气结构第46-48页
     ·用PCI一PCI桥连接技术扩展系统第48-49页
     ·PXI总线的机械结构第49页
     ·PXI总线的软件规范第49-50页
     ·PXI总线的升级概况第50页
   ·传统的同步触发信号产生原理第50-52页
     ·快同步机原理第50-51页
     ·快同步机的缺点第51-52页
   ·同步触发信号系统的设计第52-64页
     ·同步触发系统的结构第52-53页
     ·信号整形与调理电路第53-56页
     ·可编程延迟线芯片阵列电路第56-57页
     ·输出驱动级电路第57页
     ·FPGA内部逻辑设计第57-64页
       ·FPGA的选择第57-58页
       ·FPGA芯片的时钟域规划第58页
       ·PXI接口逻辑第58-60页
       ·系统控制逻辑第60-61页
       ·脉冲宽度可调的低精度延时逻辑第61-63页
       ·FPGA设计的总体情况第63-64页
   ·同步触发信号系统的板卡设计第64-67页
第四章 指令同步系统的SOC设计第67-101页
   ·指令同步系统的功能和特征第67-68页
   ·SOC技术第68-76页
     ·SOC技术的诞生和发展第68-71页
     ·SOC的硬件系统结构第71-72页
     ·SOC的软件系统结构第72-73页
     ·SOC的设计流程第73-75页
     ·未来SOC的发展趋势第75-76页
   ·指令同步系统的SOC设计第76-98页
     ·SOC的硬件系统设计第77页
     ·处理器指令集的选择第77-78页
     ·微处理器的设计第78-97页
       ·微处理器的整体结构第78-80页
       ·流水线的数据通路设计第80-86页
         ·取指令周期第80-81页
         ·指令解码周期第81-82页
         ·指令执行周期第82-84页
         ·存储器访问周期第84-86页
         ·回写周期第86页
       ·流水线的控制逻辑设计第86-95页
         ·流水线的数据相关性第86-89页
         ·流水线的控制相关性第89-93页
         ·流水线的控制逻辑实现第93-95页
       ·流水线处理器的理论性能估算第95-97页
     ·在SOC中集成PXI接口第97-98页
   ·指令同步系统的板卡级设计第98-100页
     ·板卡的输入隔离系统第99页
     ·板卡的电源系统第99-100页
   ·指令同步系统的设计性能第100-101页
第五章 性能测试与仿真第101-115页
   ·同步触发系统的性能测试第101-112页
     ·差分延时电路性能测试第103-105页
     ·三路LVTTL延时电路性能测试第105-109页
     ·脉冲宽度可调的低精度延时电路性能测试第109-111页
     ·前置输出的固有延时测试第111-112页
   ·指令同步系统的性能仿真第112-115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115-119页
   ·本论文工作总结第115-117页
   ·今后工作的展望第117-119页
参考文献第119-124页
附录第124-150页
 附录1 PXI总线的相关规范第124-127页
 附录2 PCI MegaCore的功能说明第127-136页
 附录3 同步触发系统插件实物图第136-137页
 附录4 指令同步系统的基本工作流程第137-144页
 附录5 先进SOC设计流程第144-146页
 附录6 实现的MIPS指令第146-148页
 附录7 指令同步系统插件实物图第148-149页
 附录8 仿真运行的控制程序第149-150页
致谢第150-152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52页

论文共1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一种工业缝纫机的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下一篇:我国铁路货运改革战略定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