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刑事诉讼当事人程序选择权研究

内容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5页
引言:刑事诉讼当事人程序选择权的思考第15-17页
第一章 刑事诉讼当事人程序选择权概述第17-36页
 第一节 选择·当事人第17-25页
  一、作为权利的选择第18-20页
  二、刑事诉讼当事人范围之界定第20-25页
 第二节 诉讼利益:程序选择权的根本动因第25-31页
  一、对利益的追求是人的自然本性第25-27页
  二、权利:法律对利益的确认第27-28页
  三、诉讼利益:当事人程序选择权的根本动因第28-31页
 第三节 刑事诉讼当事人程序选择权含义与性质第31-36页
  一、刑事诉讼当事人程序选择权含义界定第31-32页
  二、刑事诉讼当事人程序选择权与有关概念的区别第32-34页
  三、刑事诉讼当事人程序选择权性质分析第34-36页
第二章 刑事诉讼当事人程序选择权之法理分析第36-64页
 第一节 诉讼主体性理论第36-41页
  一、主体性理论第36-38页
  二、诉讼主体性理论第38-40页
  三、当事人主体间性第40-41页
 第二节 诉讼合意理论第41-53页
  一、刑事诉讼合意的理论支撑第41-47页
  二、刑事诉讼合意的实现途径第47-53页
 第三节 诉讼经济理论第53-58页
  一、刑事诉讼的经济成本第54-56页
  二、刑事诉讼的社会成本第56页
  三、诉讼效率与诉讼公正之取舍第56-58页
 第四节 和谐理论第58-64页
  一、刑事诉讼解决纠纷的本质第59-60页
  二、刑事诉讼程序对当事人利益的平衡第60-61页
  三、诉讼过程与结果的公正促进社会和谐第61-64页
第三章 当事人程序选择权前提性理念第64-87页
 第一节 公权力诚信第64-73页
  一、诚信在刑事程序中的价值第64-66页
  二、公权力诚信在刑事司法领域的解读第66-73页
 第二节 刑事司法以人为本第73-77页
  一、对刑事诉讼当事人基本权利的尊重第73-75页
  二、对诉讼当事人自由意志的尊重第75-76页
  三、对诉讼当事人本性的正视第76-77页
 第四节 诉讼平等理念第77-87页
  一、有效参与理念第77-79页
  二、充分信息理念第79-82页
  三、合理协助理念第82-87页
第四章 程序选择权的保障性制度第87-110页
 第一节 证据开示第87-94页
  一、证据开示对被追诉者程序选择权的重要意义第87-88页
  二、证据开示的中外实践第88-92页
  三、我国证据开示制度的构想第92-94页
 第二节 律师帮助制度第94-102页
  一、律师对当事人程序选择权的作用第94-95页
  二、影响律师对当事人帮助效果的因素第95-100页
  三、律师帮助制度的完善第100-102页
 第三节 法律援助与被害人补偿制度第102-110页
  一、法律援助制度第103-106页
  二、被害人补偿制度第106-110页
第五章 完善当事人程序选择权之宏观思考第110-127页
 第一节 刑事司法指导思想之更新第110-117页
  一、对“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思想的反思第110-112页
  二、刑事司法领域接纳协商思想第112-114页
  三、承认个人利益正当性第114-117页
 第二节 刑事程序设置多样性第117-121页
  一、普通程序规范且完善第117-118页
  二、非普通程序具有多样性第118-120页
  三、程序间的可转换性第120-121页
 第三节 程序选择权救济机制第121-127页
  一、法官对选择权行使结果的审查和确认第121-123页
  二、证据排除第123-124页
  三、程序性制裁第124-127页
第六章 被追诉者程序选择权之完善第127-158页
 第一节 审前程序中被追诉者程序选择权第127-139页
  一、同意搜查制度第128-131页
  二、取保候审保证方式之选择第131-134页
  三、沉默权制度之确立第134-136页
  四、被不起诉人要求起诉第136-137页
  五、选择主动认罪第137-139页
 第二节 审判阶段被追诉者程序选择权第139-158页
  一、普通程序与非普通程序之选择第139-143页
  二、程序性事项之选择第143-150页
  三、普通程序下审判组织之选择:独任制、合议制、陪审制第150-155页
  四、上诉权第155-158页
第七章 被害人程序选择权之完善第158-180页
 第一节 被害人对公诉、自诉程序的选择权第158-161页
 第二节 审判程序中被害人的程序选择权第161-166页
  一、刑事非普通程序中的被害人权利第161-163页
  二、附带民事诉讼中的被害人程序选择权第163-166页
 第三节 被害人对程序性事项的选择权第166-173页
  一、申请回避权第166-167页
  二、申请参与庭审第167-168页
  三、申请不公开审理第168-170页
  四、申请作证保护第170-173页
 第四节 恢复性司法第173-180页
  一、恢复性司法的概念第173-175页
  二、恢复性司法的现状第175-177页
  三、我国确立恢复性司法的构想第177-180页
结论第180-182页
参考文献第182-187页

论文共1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轨道交通新型供电系统的建模、仿真及控制策略研究
下一篇:现场总线PROFIBUS-DP从站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