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绪论 | 第11-17页 |
| 一、问题的缘起 | 第11-12页 |
| 二、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三、研究设想与概念界定 | 第14-17页 |
| 第一章 反串表演的剧场传统 | 第17-34页 |
| 第一节 脚色行当的性别辩证 | 第17-24页 |
| 第二节 戏剧服饰的性别符号寓意 | 第24-28页 |
| 第三节 阴阳乾坤观与戏剧的性别隔离 | 第28-34页 |
| 第二章 男旦艺术的起源与形成 | 第34-54页 |
| 第一节 源于歌舞出于巫优 | 第34-39页 |
| 第二节 唐宋戏剧中的男旦 | 第39-44页 |
| 第三节 明代男旦体制的确立 | 第44-54页 |
| 第三章 花部男旦艺术的勃兴 | 第54-78页 |
| 第一节 秦腔的新变与男旦的当红 | 第55-61页 |
| 第二节 徽班男旦之活跃 | 第61-78页 |
| 第四章 明清反串表演的社会生态基础 | 第78-123页 |
| 第一节 明清易性乔装剧:现实与文本的互文 | 第78-100页 |
| 第二节 明清戏剧旦色与男风 | 第100-123页 |
| 第五章 京剧男旦的鼎盛与衰颓 | 第123-163页 |
| 第一节 旦行的扩展与明星化 | 第123-143页 |
| 第二节 四大名旦的艺术鼎革 | 第143-150页 |
| 第三节 20 世纪上半叶东西方文化撞击中的男旦艺术 | 第150-163页 |
| 第六章 男旦艺术文化心理管窥 | 第163-171页 |
| 第一节 “雌雄同体”的神话原型 | 第163-166页 |
| 第二节 男性视野下的性别再创造 | 第166-168页 |
| 第三节 “反串表述”的民族审美心理 | 第168-171页 |
| 结论 | 第171-174页 |
| 附录 | 第174-18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88-197页 |
| 后记 | 第1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