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丙沙星缓释微粒制剂的研制
|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前言 | 第8-15页 |
| 1 缓释微粒制剂及研究进展 | 第8-10页 |
| 2 载体及制备方法 | 第10-11页 |
| 3 喹诺酮类(Quinolone)药 | 第11-14页 |
| 4.课题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 第一章 环丙沙星毫微粒的制备及性能测定 | 第15-26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5-17页 |
| ·材料与试剂 | 第15页 |
| ·实验方法 | 第15-17页 |
| 2.结果与分析 | 第17-24页 |
| ·毫微粒的制备条件及处方工艺的优化 | 第17-20页 |
| ·毫微粒的性能测定 | 第20-24页 |
| 3.讨论 | 第24-26页 |
| 第二章 明胶微粒的制备及性能测定 | 第26-35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6-28页 |
| ·材料 | 第26页 |
| ·方法 | 第26-28页 |
| 2.结果与分析 | 第28-33页 |
| ·明胶微粒的制备及处方工艺的优化 | 第28-30页 |
| ·明胶微粒的理化性能测定 | 第30-33页 |
| 3.讨论 | 第33-35页 |
| 第三章 环丙沙星毫微粒的抑菌实验 | 第35-38页 |
| 1.材料与方法 | 第35-36页 |
| ·材料 | 第35页 |
| ·方法 | 第35-36页 |
| 2.结果与分析 | 第36-37页 |
| 3.讨论 | 第37-38页 |
| 第四章 复合缓释微粒的制备与体外释放度测定 | 第38-42页 |
| 1.材料和方法 | 第38-39页 |
| ·材料 | 第38页 |
| ·实验方法 | 第38-39页 |
| 2.结果与分析 | 第39-41页 |
| ·标准曲线 | 第39页 |
| ·微粒体外释放度实验的优化 | 第39-41页 |
| 3.讨论 | 第41-42页 |
| 第五章 复合缓释微粒的急性毒性实验 | 第42-45页 |
| 1.材料与方法 | 第42-43页 |
| ·实验动物 | 第42页 |
| ·试剂 | 第42页 |
| ·实验方法 | 第42-43页 |
| 2.结果与分析 | 第43-44页 |
| ·第一次预实验 | 第43页 |
| ·第二次预实验 | 第43页 |
| ·最大给药量 | 第43-44页 |
| ·小鼠体重变化 | 第44页 |
| 3.讨论 | 第44-45页 |
| 第六章 缓释微粒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实验 | 第45-50页 |
| 1.材料与方法 | 第45-46页 |
| ·材料与一般试剂 | 第45页 |
| ·供试制剂 | 第45页 |
| ·参比制剂 | 第45页 |
| ·实验动物 | 第45页 |
| ·方法 | 第45-46页 |
| 2.结果与分析 | 第46-48页 |
| ·吸收波长的选择 | 第46页 |
| ·标准曲线及线性相关性 | 第46-47页 |
| ·家兔体内平均血药浓度 | 第47-48页 |
| ·药动学参数 | 第48页 |
| 3.讨论 | 第48-50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0-52页 |
| 1.结论 | 第50页 |
| 2.课题创新之处 | 第50-51页 |
| 3.存在问题及展望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9页 |
| 附录 | 第59-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个人简介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