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符号说明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4页 |
·猪瘟及病毒概述 | 第12-13页 |
·CSFV 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及其致病机制 | 第13-14页 |
·猪瘟病毒、体外细胞的相互关系 | 第14-15页 |
·猪瘟病毒在体外细胞培养物中的增殖方式 | 第14-15页 |
·CSFV 弱毒株在犊牛睾丸细胞的增殖 | 第15页 |
·猪瘟诊断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病原学检测 | 第15-18页 |
·抗体诊断方法 | 第18页 |
·国内外抗原抗体兼用的检测方法 | 第18-19页 |
·猪瘟疫苗的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传统疫苗 | 第19-20页 |
·新型疫苗 | 第20-21页 |
·我国传统疫苗以及现行工艺存在的问题 | 第21-23页 |
·猪瘟兔化弱毒疫苗 | 第21-22页 |
·我国的猪瘟免化弱毒疫苗的生产工艺在不断改进和提高 | 第22页 |
·我现阶段猪瘟疫苗的质量及使免疫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2-23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3-24页 |
第2章 CSFV 在犊牛睾丸细胞中增殖规律的研究 | 第24-36页 |
·材料 | 第24-27页 |
·菌种 | 第24页 |
·细胞、血清 | 第24页 |
·7.5 % NaHC0_3 溶液 | 第24页 |
·0.01mol/LpH7.4 的PBS 缓冲液的配制 | 第24-25页 |
·3%谷氨酰胺 | 第25页 |
·1%酚红溶液 | 第25页 |
·常用细胞营养液 | 第25-26页 |
·猪瘟细胞苗生产中0.5%乳汉液的配制 | 第26页 |
·仪器:磁力搅拌器:型号HS-2 富华仪器有限公司 | 第26-27页 |
·方法 | 第27-29页 |
·特定环境下犊牛睾丸细胞的增殖培养 | 第27页 |
·带毒的犊牛睾丸细胞的增殖培养 | 第27-28页 |
·不同细胞密度下,最佳接毒量的筛选 | 第28页 |
·最佳接毒方式的筛选 | 第28-29页 |
·正常CSFV 病毒的增殖培养 | 第29页 |
·结果 | 第29-34页 |
·犊牛睾丸细胞增殖曲线的建立 | 第29-30页 |
·带毒睾丸细胞增殖曲线的建立 | 第30-31页 |
·不同细胞密度下,最优化接毒量的筛选结果 | 第31-32页 |
·最佳接毒方式的确定 | 第32-33页 |
·正常病毒增殖曲线的建立 | 第33-34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34-36页 |
第3章 猪瘟兔化弱毒细胞苗生产工艺的优化 | 第36-49页 |
·材料(同第二章) | 第36页 |
·菌种 | 第36页 |
·细胞 | 第36页 |
·试剂及仪器(同第二章) | 第36页 |
·方法 | 第36-40页 |
·种毒的繁殖 | 第36-37页 |
·制苗用原代细胞的制备 | 第37页 |
·次代细胞制备 | 第37-38页 |
·犊牛睾丸细胞的CSFV 感染 | 第38-39页 |
·病毒液的收获 | 第39页 |
·调节病毒增殖的维持液 | 第39页 |
·犊牛睾丸细胞的带毒传代 | 第39页 |
·半成品检验 | 第39-40页 |
·结果 | 第40-46页 |
·种毒的繁殖及检验 | 第40-42页 |
·生产种毒的繁殖 | 第40-41页 |
·生产种毒热型判断记录 | 第41页 |
·家兔的感染性、外源病毒检验、免疫原性、安全性、特异性检验、无菌 检验、支原体检验 | 第41-42页 |
·原代细胞制备的计数 | 第42-43页 |
·外源病毒检测 | 第43页 |
·不同接毒方法对睾丸细胞及病毒的影响 | 第43-44页 |
·改变细胞培养维持液液量和收获时间对病毒含量的影响 | 第44-45页 |
·原代犊牛睾丸细胞带毒传代后的产毒结果 | 第45-46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46-47页 |
·小结与展望 | 第47-49页 |
第4章 ELISA 法在 CSFV 抗原定量测定中的应用 | 第49-61页 |
·材料 | 第49-52页 |
·抗原检测试剂盒 | 第49页 |
·待检CSFV 抗原 | 第49-51页 |
·特异性检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标准种毒 | 第51页 |
·主要试验仪器 | 第51-52页 |
·方法 | 第52-53页 |
·CSFV 抗原传统检验方法(兔体定型热反应检测) | 第52页 |
·CSFV 抗原检测试剂盒方法 | 第52-53页 |
·结果 | 第53-59页 |
·试剂盒应用于HCLV 半成品细胞苗的检测 | 第53-56页 |
·试剂盒在成品 HCLV 疫苗的检测中的应用 | 第56-58页 |
·CSFV 抗原检测试剂盒的特异性检验 | 第58-59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