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飞虱种群消长规律及传毒特性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2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25页 |
1. 灰飞虱的分类地位及分布 | 第12页 |
2. 灰飞虱及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概况 | 第12-14页 |
3. 灰飞虱生物学特性 | 第14-16页 |
·寄主植物 | 第14-15页 |
·越冬 | 第15-16页 |
·生活史 | 第16页 |
·雌雄性比和长短翅型成虫的比例 | 第16页 |
4. 影响灰飞虱与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的因素 | 第16-18页 |
5. 灰飞虱的传毒机制 | 第18-20页 |
·传毒过程 | 第18页 |
·获毒率与传毒率 | 第18-19页 |
·循回期 | 第19页 |
·秧田期传毒与本田期发病的关系 | 第19-20页 |
6. 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 第20-23页 |
·生态调控技术 | 第20-22页 |
·抗性品种的推广研究 | 第20-21页 |
·栽培技术对灰飞虱传毒影响 | 第21-22页 |
·化学防治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7.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3-25页 |
第二章 灰飞虱种群的田间消长动态调查 | 第25-32页 |
1. 调查地点与方法 | 第25页 |
·调查地点 | 第25页 |
·田间调查方法 | 第2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5-30页 |
·灰飞虱越冬 | 第25-26页 |
·麦田灰飞虱消长动态 | 第26-27页 |
·草坪(高羊茅)灰飞虱消长动态 | 第27页 |
·玉米田灰飞虱消长动态 | 第27-28页 |
·稻田灰飞虱消长动态 | 第28-30页 |
·秧田灰飞虱消长动态 | 第28-29页 |
·大田灰飞虱消长动态 | 第29-30页 |
·灰飞虱全年转移规律 | 第30页 |
3. 讨论 | 第30-32页 |
第三章 不同寄主对灰飞虱种群的影响 | 第32-3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2-33页 |
·试验材料 | 第32页 |
·饲养方法 | 第32-3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3-36页 |
·不同寄主对灰飞虱的发育历期的影响 | 第33页 |
·不同寄主对若虫死亡率的影响 | 第33-34页 |
·不同寄主对成虫寿命的影响 | 第34页 |
·不同寄主对成虫繁殖力的影响 | 第34页 |
·不同寄主下的实验种群繁殖特征生命表 | 第34-35页 |
·玉米不同部位、不同生育期对灰飞虱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35-36页 |
3. 讨论 | 第36-37页 |
第四章 温度对灰飞虱实验种群的影响 | 第37-4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7-39页 |
·试验材料 | 第37-38页 |
·饲养方法 | 第38-39页 |
·不同温度下饲养试验 | 第38页 |
·高温试验 | 第38页 |
·低温试验 | 第38页 |
·过冷却点试验 | 第38-39页 |
2. 分析方法 | 第39-40页 |
·用王-兰-丁模型分析灰飞虱发育与温度的关系 | 第39页 |
·采用李典谟的直接最优法 | 第39-4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0-47页 |
·灰飞虱发育与温度关系 | 第40-42页 |
·灰飞虱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 | 第42页 |
·不同温度灰飞虱的存活率 | 第42-43页 |
·不同温度下成虫的寿命与产卵量 | 第43-44页 |
·不同温度灰飞虱特定年龄生命表 | 第44页 |
·高温对灰飞虱的影响 | 第44-45页 |
·低温对灰飞虱的影响 | 第45-46页 |
·灰飞虱不同虫态的过冷却点和结冰温度 | 第46-47页 |
4. 讨论 | 第47-49页 |
第五章 灰飞虱对水稻不同生育期的传毒致病力 | 第49-5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9-50页 |
·试验材料 | 第49页 |
·灰飞虱对水稻为害的分级标准 | 第49页 |
·试验方法 | 第49-50页 |
·水稻不同生育期传毒致病力 | 第49-50页 |
·水稻主茎与分蘖的传毒致病力 | 第5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0-53页 |
·苗期接虫对水稻的物理损伤 | 第50-51页 |
·苗期接毒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影响 | 第51-52页 |
·分蘖期、分蘖后期接毒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影响 | 第52页 |
·孕穗期、灌浆结实期接毒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影响 | 第52-53页 |
·主茎与分蘖的传毒致病力关系 | 第53页 |
3. 讨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