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9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8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8页 |
研究对象及意义 | 第8-9页 |
第一章 嵌入式系统简介 | 第9-16页 |
1.1 嵌入式系统 | 第9-12页 |
1.1.1 嵌入式系统的定义 | 第9页 |
1.1.2 嵌入式系统的特点 | 第9-10页 |
1.1.3 嵌入式微处理器 | 第10-12页 |
1.2 嵌入式操作系统 | 第12-13页 |
1.3 嵌入式系统的应用领域 | 第13-14页 |
1.4 嵌入式系统的发展史和发展趋势 | 第14-16页 |
第二章 ARM体系结构 | 第16-25页 |
2.1 ARM的体系版本结构 | 第16-18页 |
2.2 ARM微处理器结构 | 第18-20页 |
2.2.1 ARM体系 | 第18-19页 |
2.2.2 ARM7TDMI | 第19-20页 |
2.3 LPC2292微处理器简介 | 第20-25页 |
2.3.1 主要特性 | 第20-21页 |
2.3.2 LPC2292的模块框图如下图所示: | 第21-25页 |
第三章 uC/OS-Ⅱ | 第25-34页 |
第一节 uC/OS-Ⅱ实时操作系统简介 | 第25-28页 |
3.1.1 uC/OS-Ⅱ作为一个源码开放的多任务实时操作系统,具有以下的特点: | 第25-27页 |
3.1.2 uC/OS-Ⅱ的工作原理 | 第27页 |
3.1.3 使用uC/OS-Ⅱ应注意的问题 | 第27-28页 |
第二节 uC/OS-Ⅱ内核 | 第28-34页 |
3.2.1 临界段 | 第28-29页 |
3.2.2 任务 | 第29页 |
3.2.3 任务状态 | 第29-30页 |
3.2.4 任务调度 | 第30页 |
3.2.5 空闲任务 | 第30页 |
3.2.6 统计任务 | 第30页 |
3.2.7 uC/OS-Ⅱ的中断处理 | 第30页 |
3.2.8 时钟节拍 | 第30-32页 |
3.2.9 uC/OS-Ⅱ的初始化 | 第32页 |
3.2.10 任务之间的通讯与同步 | 第32-33页 |
3.2.11 内存管理 | 第33-34页 |
第四章 控制器硬件设计 | 第34-42页 |
4.1 嵌入式处理器的选择 | 第35-36页 |
4.2 嵌入式系统硬件设计的关键技术 | 第36-41页 |
4.2.1 系统电源电路 | 第36-37页 |
4.2.2 复位电路 | 第37-38页 |
4.2.3 系统时钟电路 | 第38-39页 |
4.2.4 串口及MODEM接口电路 | 第39页 |
4.2.5 CAN接口电路 | 第39页 |
4.2.6 JTAG接口电路 | 第39-40页 |
4.2.7 系统存储电路 | 第40-41页 |
4.2.8 系统设计完成后的PCB电路图见附录一 | 第41页 |
4.3 驱动电路的设计: | 第41-42页 |
第五章 uC/OS-Ⅱ操作系统移植和CAN接口驱动 | 第42-68页 |
5.1 启动代码 | 第42-45页 |
5.2 uC/OS-Ⅱ移植 | 第45-58页 |
(一) OS_CPU.H | 第45-48页 |
(二) OS_CPU_C.C | 第48-51页 |
(三) OS_CPU_A.S | 第51-58页 |
5.3 控制器CAN驱动程序的编写 | 第58-68页 |
5.3.1 特性 | 第58页 |
5.3.2 管脚描述 | 第58-59页 |
5.3.3 CAN模块的存储器映射 | 第59页 |
5.3.4 CAN控制器寄存器一览表 | 第59-60页 |
5.3.5 寄存器操作方法 | 第60-63页 |
5.3.6 配置文件 | 第63页 |
5.3.7 定义环行缓冲区 | 第63-64页 |
5.3.8 CAN驱动应用接口层文件 | 第64-65页 |
5.3.9 功能函数层文件 | 第65页 |
5.3.10 将CAN驱动嵌入uC/OS-Ⅱ操作系统中 | 第65-68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0页 |
附录 | 第70-81页 |
附录一 控制器原理图 | 第70页 |
附录二 控制器PCB | 第70-71页 |
附录三 驱动电路原理图 | 第71页 |
附录四 驱动电路PCB | 第71-72页 |
附录五 操作系统移植文件 | 第72-80页 |
附录六 驱动程序文件结构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发表论文目录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