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大空间建筑发展概况及其特征 | 第9-12页 |
·大空间建筑发展概况 | 第9-10页 |
·大空间建筑发展趋势 | 第10页 |
·大空间建筑空间特征 | 第10-11页 |
·大空间建筑空调技术概况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大空间空气环境参数检测现状 | 第12-13页 |
·空调控制技术现状 | 第13-14页 |
·本文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2 人体热舒适性及其评价指标分析 | 第15-22页 |
·人体热舒适性 | 第15-17页 |
·人体热舒适性概念 | 第15页 |
·影响人体热舒适性的参数 | 第15-16页 |
·舒适性空调室内空气参数范围 | 第16-17页 |
·人体热舒适性评价方法及评价指标 | 第17-18页 |
·人体舒适性评价标准 | 第17页 |
·人体热舒适性评价方法 | 第17-18页 |
·空气环境参数对舒适性指标PMV 值影响分析 | 第18-20页 |
·PMV 表达式 | 第18页 |
·空气环境参数对PMV 值影响 | 第18-20页 |
·空气环境参数对PMV 值影响的分析 | 第20页 |
·大空间空调环境检测参数的选择 | 第20-21页 |
·小结 | 第21-22页 |
3 大空间分层空调气流组织分析 | 第22-38页 |
·分层空调技术概述 | 第22-23页 |
·分层空调气流组织计算 | 第23-26页 |
·气流组织计算方法 | 第23-25页 |
·气流组织计算结果 | 第25-26页 |
·层次分析方法优选气流组织 | 第26-32页 |
·层次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与步骤 | 第26-28页 |
·层次分析方法优选气流组织的计算 | 第28-32页 |
·分层空调的CFD 模拟分析 | 第32-37页 |
·夏季分层空调边界条件设定 | 第32-33页 |
·模拟计算 | 第33-34页 |
·分层空调夏季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34-37页 |
·小结 | 第37-38页 |
4 大空间空气温度检测点布置与测量方法 | 第38-47页 |
·温度检测点布置 | 第38-42页 |
·大空间空气温度检测点选择原则 | 第38-39页 |
·分层空调垂直方向温度梯度 | 第39-40页 |
·分层空调水平方向温度均匀性 | 第40-41页 |
·大空间空气温度检测点确定 | 第41-42页 |
·温度传感器选择 | 第42-44页 |
·温度传感器的分类 | 第42-43页 |
·温度传感器信号传输模式 | 第43页 |
·温度传感器的确定 | 第43-44页 |
·单总线温度传感器DS1820 测温方法 | 第44-45页 |
·DS1820 测温原理 | 第44页 |
·DS1820 主要特性 | 第44-45页 |
·DS1820 单总线系统工作原理 | 第45页 |
·DS1820 单总线系统测温流程 | 第45页 |
·小结 | 第45-47页 |
5 基于变风量空调系统的大空间空调控制策略 | 第47-62页 |
·变风量空调系统 | 第47-50页 |
·变风量系统简介 | 第47页 |
·变风量空调系统的控制方式 | 第47-50页 |
·大空间空调系统采用变风量空调系统的可行性 | 第50页 |
·大空间各小区域空调控制方法 | 第50-51页 |
·自适应解耦补偿系统在变风量空调系统机组侧的应用 | 第51-56页 |
·自适应解耦补偿系统理论基础 | 第51-54页 |
·变风量空调系统耦合分析 | 第54-55页 |
·变风量空调系统机组侧的自适应解耦补偿系统 | 第55-56页 |
·变静压变温度控制思想在大空间变风量空调系统中的实现 | 第56-58页 |
·变静压控制 | 第56-57页 |
·变送风温度控制 | 第57-58页 |
·利用舒适性指标PMV 值设定大空间温度 | 第58-59页 |
·大空间变风量空调系统控制策略 | 第59-61页 |
·小结 | 第61-62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附:1.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67-68页 |
独创性声明 | 第68页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