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一、绪论 | 第9-13页 |
(一) 幽默的传统研究 | 第9-11页 |
1. 西方的传统幽默研究 | 第9-10页 |
2. 中国的传统幽默研究 | 第10-11页 |
(二) 国内外言语幽默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 国外言语幽默研究现状 | 第11页 |
2. 国内言语幽默研究现状 | 第11页 |
3. 小结 | 第11-13页 |
二、从空间合成理论看言语幽默的生成机制 | 第13-25页 |
(一) 空间映射论和空间合成理论 | 第13-15页 |
(二) 从空间合成理论看言语幽默 | 第15-19页 |
(三) 言语幽默的运作机制 | 第19-24页 |
1. 言语幽默的基本条件:语义冲突 | 第19-21页 |
2. 言语幽默的运作方式:语义跃迁 | 第21页 |
3. 言语幽默意义产生的基本条件:语义和谐、交际意义和幽默功能意义的产生 | 第21-24页 |
(四) 小结 | 第24-25页 |
三、中外言语幽默句法层面幽默形成机制比较 | 第25-35页 |
(一) 中外言语幽默句法层面幽默形成机制比较 | 第25-30页 |
1. 外国言语幽默句法层面幽默形成特点 | 第25-27页 |
2. 中国言语幽默句法层面幽默形成特点 | 第27-30页 |
(二) 被整合的隐性心理空间外国幽默多与中国幽默 | 第30-34页 |
1. 外国言语幽默中主要以隐性的心理空间形式—非语言语境出现 | 第30-32页 |
2. 外国言语幽默以出现概念连贯缺省性指望值为常 | 第32-34页 |
(三) 小结 | 第34-35页 |
四、民族言语幽默的制笑机制及其认知探源 | 第35-48页 |
(一) 民族传统言语幽默相声的制笑机制 | 第35-40页 |
1. 相声包袱在语义语用层面上的幽默生成机制 | 第35-36页 |
2. 包袱在句法层面形成幽默方式上的民族特色 | 第36-40页 |
3. 小结 | 第40页 |
(二) 民族时尚言语幽默手机短信的包袱化倾向 | 第40-45页 |
(三) 民族言语幽默认知探源 | 第45-47页 |
(四) 结论 | 第47-48页 |
五、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