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汽车自动变速器概述 | 第8-14页 |
·汽车自动变速器分类 | 第8-9页 |
·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的出现与发展 | 第9-10页 |
·AMT 系统简介 | 第10页 |
·AMT 系统的理论研究 | 第10-12页 |
·AMT 的设计目的和要求 | 第12-13页 |
·本文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重型汽车动力传动系统及其电控化 | 第14-16页 |
·重型汽车动力传动系统 | 第14页 |
·重型汽车发动机与变速系统的特点 | 第14页 |
·离合器工作描述 | 第14页 |
·变速器工作过程描述 | 第14页 |
·汽车电子控制机械式自动变速器设计难点 | 第14-15页 |
·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的优越性 | 第15-16页 |
第三章 CAN 总线和SAEJ1939 协议简介 | 第16-26页 |
·CAN 总线介绍 | 第16-20页 |
·CAN 技术规范综述 | 第16-17页 |
·CAN 帧格式 | 第17-18页 |
·编码 | 第18-19页 |
·CAN 的高层协议 | 第19-20页 |
·SAEJ1939 协议介绍 | 第20-25页 |
·J1939 协议搭建汽车网络的优点 | 第25-26页 |
第四章 基于 CAN 总线的 AMT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 第26-37页 |
·单片机和 CAN 总线部分电路硬件设计 | 第26-30页 |
·单片机选型 | 第26-27页 |
·CAN 控制器 SJA1000 简介 | 第27-29页 |
·单片机和CAN 总线部分的电路硬件设计 | 第29-30页 |
·系统的输入输出电路硬件设计 | 第30-34页 |
·开关量输入 | 第30-32页 |
·模拟量输入 | 第32-33页 |
·脉冲量输入 | 第33页 |
·输出电路 | 第33-34页 |
·系统基础功能电路 | 第34-35页 |
·看门狗和EEPROM | 第34页 |
·电源 | 第34-35页 |
·PCB 板制作 | 第35-37页 |
第五章 基于SAEJ1939协议的AMT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第37-46页 |
·通讯部分软件设计 | 第37-41页 |
·节点初始化程序设计 | 第39-40页 |
·发送程序设计 | 第40页 |
·接收程序设计 | 第40-41页 |
·主程序软件设计 | 第41页 |
·控制部分软件设计 | 第41-42页 |
·信号输入和输出部分 | 第42-46页 |
·开关信号输入 | 第42-45页 |
·模拟信号输入 | 第45页 |
·脉冲信号输入 | 第45页 |
·开关量信号输出 | 第45-46页 |
第六章 模糊控制技术简介和控制器设计 | 第46-54页 |
·模糊控制技术的起源与发展 | 第46页 |
·在 AMT 控制中应用模糊控制技术的合理性和优越性 | 第46-47页 |
·AMT 的换档规律 | 第47-49页 |
·换档规律 | 第47-48页 |
·换档规律的类型 | 第48-49页 |
·单参数换档规律 | 第48页 |
·两参数换档规律 | 第48-49页 |
·三参数换档规律 | 第49页 |
·换档规律的计算 | 第49-54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54-55页 |
·本课题完成的任务 | 第54页 |
·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作者简介 | 第59-60页 |
附录A:AMT 系统硬件设计 SCH 原理图 | 第60-61页 |
附录B:AMT 系统硬件设计印刷电路板布线图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