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绪论 | 第1-19页 |
| ·概述 | 第10页 |
| ·齿科胶粘剂 | 第10-11页 |
| ·齿科胶粘剂分类 | 第10-11页 |
| ·胶粘剂用树脂材料 | 第11页 |
| ·齿科复合树脂 | 第11-13页 |
| ·化学固化复合树脂 | 第12页 |
| ·光固化复合树脂 | 第12-13页 |
| ·其它复合树脂 | 第13页 |
| ·齿科胶粘剂的发展 | 第13-16页 |
| ·齿科光固化胶粘剂的研究趋势 | 第16-17页 |
|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2 实验设计 | 第19-27页 |
| ·口腔用粘结材料性能要求 | 第19页 |
| ·粘接体系的形成 | 第19-20页 |
| ·齿科胶粘剂粘接力 | 第20-21页 |
| ·实验原料选取 | 第21-24页 |
| ·实验设计 | 第24-25页 |
| ·实验路线 | 第25-27页 |
| 3 改性环氧-甲基丙烯酸酯(EAM)的合成 | 第27-38页 |
| ·实验机理 | 第27-28页 |
| ·含端双健的环氧-甲基丙烯酸酯的合成 | 第27-28页 |
| ·环氧-甲基丙烯酸酯的改性 | 第28页 |
| ·实验部分 | 第28-30页 |
| ·主要药品和仪器 | 第28-29页 |
| ·合成方法 | 第29-30页 |
| ·测试与表征 | 第30-31页 |
| ·环氧值的测定 | 第30页 |
| ·酸值的测定 | 第30-31页 |
| ·红外光谱测定 | 第31页 |
| ·结果与讨论(合成环氧甲基丙烯酸酯反应条件的选择) | 第31-35页 |
|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31-32页 |
| ·催化剂的选择 | 第32-33页 |
| ·催化剂用量的确定 | 第33页 |
| ·不饱和酸种类的选择 | 第33页 |
| ·投料比对反应的影响 | 第33-34页 |
| ·红外光谱表征 | 第34-35页 |
| ·酯化反应机理研究 | 第35-36页 |
| ·小结 | 第36-38页 |
| 4 4-META(4-甲基丙烯酸氧乙基偏苯三酸酐酯)的合成 | 第38-48页 |
| ·概述 | 第38页 |
| ·实验原理 | 第38-39页 |
| ·偏苯三酸酐酰氯的合成原理 | 第38-39页 |
| ·4-META 的合成原理 | 第39页 |
| ·实验部分 | 第39-41页 |
| ·实验仪器和药品 | 第39-40页 |
| ·合成实验 | 第40-41页 |
| ·产物鉴定(性能测试) | 第41-42页 |
| ·偏苯三酸酐酰氯中氯含量测定 | 第41页 |
| ·熔点的测定 | 第41页 |
| ·红外光谱测定 | 第41-4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2-47页 |
| ·偏苯三酸酐酰氯合成工艺研究 | 第42-44页 |
| ·4-META 合成最佳工艺确定 | 第44-45页 |
| ·偏苯三酸酐酰氯和4-META 的红外光谱 | 第45-47页 |
| ·小结 | 第47-48页 |
| 5 光固化胶粘剂的研制 | 第48-65页 |
| ·概述 | 第48-52页 |
| ·感光作用机理 | 第48-50页 |
| ·光固化阶段 | 第50-52页 |
| ·实验部分 | 第52-54页 |
| ·主要仪器与药品 | 第52页 |
| ·胶粘剂配制 | 第52页 |
| ·性能测试 | 第52-5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4-64页 |
| ·交联单体含量对底胶固化速率和拉伸强度的影响 | 第54-55页 |
| ·偶联剂含量对底胶固化速率和拉伸强度的影响 | 第55-56页 |
| ·光引发体系对底胶固化速率的影响 | 第56-57页 |
| ·放置时间对底胶剪切强度的影响 | 第57-58页 |
| ·交联单体含量对底胶耐水性影响 | 第58-59页 |
| ·底胶配制方案优化 | 第59-60页 |
| ·填料含量对复合树脂体系压缩强度的影响 | 第60-61页 |
| ·EAM:EDMA 对复合树脂体系压缩强度及固化深度的影响 | 第61-63页 |
| ·CQ 含量对复合树脂体系固化深度的影响 | 第63-64页 |
| ·与同类产品性能比较 | 第64-65页 |
| 结论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71-72页 |
| 致 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