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苕溪渔隐丛话》研究
| 导言 | 第1-16页 |
| 第一章 胡仔其人及《苕溪渔隐丛话》编集成书研究 | 第16-41页 |
| 第一节 胡仔的家世、生平仕宦、性格趣好及诗歌创作 | 第16-27页 |
| 一、胡仔的家世 | 第16-18页 |
| 二、胡仔的生平仕宦 | 第18-21页 |
| 三、胡仔的思想性格 | 第21-24页 |
| 四、胡仔的诗歌创作 | 第24-27页 |
| 第二节 《苕溪渔隐丛话》的编撰动机与成书过程 | 第27-41页 |
| 一、《苕溪渔隐丛话》的编纂动机 | 第28-36页 |
| 1、补阮阅《诗总》内容上的不足 | 第28-31页 |
| 2、补阮阅《诗总》体制上的不足 | 第31-34页 |
| 3、复兴诗道 | 第34-36页 |
| 二、《苕溪渔隐丛话》成书之考论 | 第36-41页 |
| 第二章 《苕溪渔隐丛话》的诗史论 | 第41-162页 |
| 第一节 论唐前诗歌 | 第42-58页 |
| 一、《诗》、《骚》、汉魏古诗等 | 第42-47页 |
| 二、陶渊明 | 第47-54页 |
| 三、谢灵运及其他六朝诗人 | 第54-58页 |
| 第二节 论唐代诗歌 | 第58-116页 |
| 一、初唐诗歌 | 第59-61页 |
| 四杰、沈宋等 | 第59-61页 |
| 二、盛唐诗歌 | 第61-92页 |
| 李白 | 第61-66页 |
| 杜甫 | 第66-81页 |
| 李杜之争 | 第81-87页 |
| 王维、孟浩然等 | 第87-92页 |
| 三、中唐诗歌 | 第92-111页 |
| 韩愈 | 第93-99页 |
| 孟郊、贾岛、李贺 | 第99-104页 |
| 柳宗元、刘禹锡 | 第104-107页 |
| 白居易 | 第107-111页 |
| 四、晚唐诗歌 | 第111-116页 |
| 李商隐、杜牧等 | 第111-116页 |
| 第三节 论北宋诗歌 | 第116-162页 |
| 一、宋初白体、晚唐体、西昆体 | 第117-119页 |
| 二、欧阳修 | 第119-123页 |
| 三、梅尧臣、苏舜钦 | 第123-124页 |
| 四、王安石 | 第124-130页 |
| 五、苏轼 | 第130-140页 |
| 六、秦观、张耒、晁补之 | 第140-143页 |
| 七、黄庭坚 | 第143-155页 |
| 八、陈师道、韩子苍及其他江西诗人 | 第155-162页 |
| 第三章 《苕溪渔隐丛话》的诗学批评 | 第162-180页 |
| 一、师法与诗法 | 第162-173页 |
| 二、主张创新 | 第173-176页 |
| 三、平淡与自然 | 第176-180页 |
| 总结 | 第180-1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82-188页 |
| 附录 | 第188-197页 |
| 后记 | 第197-19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