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载货车轮轨动力作用研究
| 第1章 绪论 | 第1-19页 |
| ·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 ·重载运输发展现状 | 第10-14页 |
| ·国外重载运输发展现状 | 第11-13页 |
| ·我国重载运输发展现状 | 第13-14页 |
| ·低动力货车转向架发展现状 | 第14-18页 |
| ·国外低动力货车转向架发展现状 | 第14-17页 |
| ·我国低动力货车转向架发展现状 | 第17-18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第2章 货车轮轨动力作用模型 | 第19-37页 |
| ·轮轨系统动力学的发展 | 第19-21页 |
| ·铁路车辆多体系统动力学概述 | 第21-23页 |
| ·多体系统动力学的发展 | 第21页 |
| ·多体系统动力学在铁路中应用 | 第21-22页 |
| ·SIMPACK软件概述 | 第22-23页 |
| ·轮轨动力作用模型 | 第23-36页 |
| ·SIMPACK轮轨动力作用模型 | 第23-24页 |
| ·货车非线性因素及简化方法 | 第24-33页 |
| ·数值积分方法 | 第33页 |
| ·货车轮轨动力作用计算参数 | 第33-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3章 轨道不平顺激励模型 | 第37-44页 |
| ·非确定性轨道激励模型 | 第37-42页 |
| ·美国轨道谱 | 第38-39页 |
| ·德国高速轨道谱 | 第39-40页 |
| ·中国干线轨道谱 | 第40-42页 |
| ·确定性轨道激励模型 | 第42-43页 |
| ·轨道三角坑激励模型 | 第42-43页 |
| ·轨道波浪形磨耗激励模型 | 第43页 |
| ·轨道垂向不平顺模型 | 第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第4章 重载化对货车轮轨动力作用的影响 | 第44-61页 |
| ·重载货车轮轨动力作用的评价体系 | 第44-46页 |
| ·轮轨动力作用的评价体系 | 第44-45页 |
| ·重载货车的研制目标和要求 | 第45-46页 |
| ·直线运行时轮轨动力作用分析 | 第46-57页 |
| ·美国Ⅲ、Ⅴ级轨道谱激励下轮轨动力作用 | 第46-52页 |
| ·典型轨道激励下的轮轨动力作用分析 | 第52-57页 |
| ·曲线通过时轮轨动力作用分析 | 第57-59页 |
| ·Ⅴ级轨道谱激励 | 第57-58页 |
| ·轨道长波波磨激励 | 第58-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 第5章 降低重载货车轮轨动力作用的技术措施 | 第61-73页 |
| ·减小轮轨动力作用的车辆技术措施 | 第61-69页 |
| ·降低簧下质量 | 第61页 |
| ·采用一系悬挂并优选悬挂刚度 | 第61-66页 |
| ·增大车轮直径 | 第66-68页 |
| ·减小二系悬挂横向刚度 | 第68-69页 |
| ·减小轮轨动力作用的轨道技术措施 | 第69-72页 |
| ·优化轮轨型面 | 第69页 |
| ·优选轨下支撑刚度和阻尼 | 第69-70页 |
| ·降低轨道三角坑限值 | 第70-71页 |
| ·限制钢轨波磨 | 第71-72页 |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 结论 | 第73-75页 |
| 致谢 | 第75-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8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