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

论姓名商业利用的民法保护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引言:现状、思路与方法第11-14页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1页
 二、 研究现状分析第11-12页
 三、 论证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2-14页
第一章 姓名权的发展与姓名商业化的关系分析第14-20页
 一、 姓名权概念的渊源及商业化利用的出现第14-17页
  (一) 姓名权概念的渊源第14-15页
  (二) 姓名权的概念界定第15-16页
  (三) 姓名商业化利用的出现第16-17页
 二、 姓名商业化利用含义的界定第17-19页
 三、 小结第19-20页
第二章 我国对姓名商业化利用民法保护的立法和司法现状考察第20-30页
 一、 立法现状考察—人格权与财产权二元论的坚持第20-24页
  (一) 《民法通则》及相关司法解释—旨在保护姓名权蕴含的精神利益第20-21页
  (二) 《侵权责任法》的规定—为姓名权商业化利用的利益保护留下空间第21-23页
  (三) 其他部门法对姓名权的相关规定—不足敷用第23-24页
 二、 司法实践—混沌中的摸索第24-28页
  (一) 对擅自使用他人姓名进行商业利用的违法行为定性含混第24-26页
  (二) 同类案件中对赔偿性质的认定迥异第26-27页
  (三) 对于类似案件赔偿数额的认定标准不相一致第27-28页
 三、 小结第28-30页
第三章 姓名商业利用民法保护之理论分歧与基础第30-36页
 一、 学界有关姓名商业利用的学说分歧第30-31页
  (一) 传统姓名权说第30页
  (二) 姓名权扩张说第30页
  (三) 财产性姓名权说第30-31页
  (四) 商事人格权说第31页
 二、 姓名商业化利用民法保护的理论基础第31-35页
  (一) 姓名商业化利用民法保护的经济学基础第32-33页
  (二) 姓名商业化利用民法保护的伦理学基础第33-34页
  (三) 姓名商业化利用民法保护的社会学基础第34-35页
 三、 小结第35-36页
第四章 完善我国姓名商业利用民法保护的建议第36-46页
 一、 姓名商业化利用性质的界定第36-38页
  (一) 两种学说的争论第36-38页
  (二) 我国对姓名商业化利用性质的定位第38页
 二、 姓名商业化利用的保护模式第38-41页
  (一) 德国统一权利保护模式第39-40页
  (二) 美国公开权保护模式第40-41页
  (三) 我国民法应当采取的保护模式第41页
 三、 姓名商业化利用的民法保护路径第41-44页
  (一) 从人格权的角度加强对姓名商业利用的保护第41-42页
  (二) 从侵权行为的角度加强对姓名商业利用的保护第42-44页
 四、 小结第44-46页
结论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2页
致谢第52-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汉德公式研究
下一篇:论我国应收账款质权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