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绪论 | 第11-17页 |
第一章 缘起:普通法上的过失 | 第17-29页 |
第一节 伦理学上的过错 | 第17-19页 |
第二节 普通法上的过失概念 | 第19-23页 |
一、 从过错到过失——Trespass 与 Negligence 的分离 | 第19-21页 |
二、 从主观过失到客观过失——心理与行为的分离 | 第21-23页 |
第三节 普通法上的过失责任要件及其判断标准 | 第23-28页 |
一、 是否存在“注意义务”——以“可预见性”标准为核心 | 第23-25页 |
二、 是否违反“注意义务”——以“理性人标准”为核心 | 第25-27页 |
三、 是否存在损害及因果关系——以“条件测试”与“近因”标准为核心 | 第27-28页 |
第四节 小结:过失的传统内涵 | 第28-29页 |
第二章 革新:原始汉德公式——过失的科学形式 | 第29-50页 |
第一节 原始汉德公式之提出:汉德的“有心插柳” | 第29-41页 |
一、 United States v. Carroll Towing Co.一案与汉德公式的确立 | 第29-34页 |
二、 其它汉德判例中的汉德公式思想 | 第34-41页 |
第二节 原始汉德公式之智识渊源 | 第41-47页 |
第三节 小结:汉德公式之原教旨 | 第47-50页 |
第三章 改良:边际汉德公式——过失的经济解释 | 第50-68页 |
第一节 汉德公式之边际改良 | 第50-53页 |
第二节 汉德公式之连续适用 | 第53-60页 |
一、 促成过失规则 | 第54-57页 |
二、 比较过失规则 | 第57-58页 |
三、 风险自负规则 | 第58-59页 |
四、 非法侵入者自担损害规则 | 第59-60页 |
第三节 传统规则之经济解释 | 第60-68页 |
一、 可预见性 | 第60-61页 |
二、 理性人标准 | 第61-63页 |
三、 作为抗辩之习惯 | 第63-64页 |
四、 因果关系 | 第64-65页 |
五、 严格责任 | 第65-68页 |
第四章 争鸣:一疑一信相参勘 | 第68-82页 |
第一节 汉德公式之现代承继 | 第68-71页 |
一、 《重述(三)》 | 第68-70页 |
二、 汉德公式指引 | 第70页 |
三、 产品设计缺陷的成本-收益型定义 | 第70-71页 |
第二节 汉德公式之检讨批判 | 第71-82页 |
一、 伦理性批判:道德死亡 | 第72-73页 |
二、 技术性批判:实践困境 | 第73-75页 |
三、 误读性批判:假想缺陷 | 第75-82页 |
第五章 管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第82-114页 |
第一节 重述:普通法中汉德公式之要义 | 第82-99页 |
一、 体系定位:一个整体性的替代方案 | 第82-83页 |
二、 哲学基础:一脉更古老的哲学流派 | 第83-87页 |
三、 适用空间:一种限定性的适用范围 | 第87-92页 |
四、 最终目的:一套看不见的激励机制 | 第92-99页 |
第二节 借鉴:中国法上汉德公式之引入 | 第99-114页 |
一、 过失侵权行为的现行规范 | 第99-102页 |
二、 过失侵权责任的学理解释 | 第102-106页 |
三、 过失侵权案件的实践问题 | 第106-109页 |
四、 汉德公式的植入位置 | 第109-111页 |
五、 汉德公式的适用范围 | 第111页 |
六、 汉德公式的预期功能 | 第111-114页 |
结论 | 第114-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