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协议控制模式框架及相关监管理论 | 第12-26页 |
一、协议控制模式框架 | 第12-19页 |
(一)协议控制模式的概念 | 第12-13页 |
(二)协议控制模式出现的原因 | 第13-14页 |
(三)协议控制模式的搭建步骤 | 第14-18页 |
(四)协议控制模式的实质 | 第18-19页 |
二、协议控制模式相关监管史 | 第19-23页 |
(一)政策初始期(1992-1999) | 第19-20页 |
(二)政策收紧期(2000-2005) | 第20-21页 |
(三)政策变化期(2006 至今) | 第21-23页 |
三、协议控制模式相关监管理论 | 第23-26页 |
(一)监管的理论依据 | 第23-24页 |
(二)监管的经济法解释 | 第24-26页 |
第二章 协议控制模式与现行监管冲突及其原因分析 | 第26-38页 |
一、协议控制模式与现行监管冲突 | 第26-32页 |
(一)与返程投资监管政策冲突 | 第26-32页 |
(二)与境外上市监管政策冲突 | 第32页 |
二、协议控制模式与现行监管冲突的原因分析 | 第32-38页 |
(一)产业政策 | 第33-34页 |
(二)审批机制 | 第34-35页 |
(三)发审观念 | 第35-37页 |
(四)外汇管理制度 | 第37页 |
(五)人民币基金的成熟度 | 第37-38页 |
第三章 协议控制模式法律风险分析及监管理论基础 | 第38-46页 |
一、协议控制模式法律风险分析 | 第38-42页 |
(一)协议控制模式下设立特殊目的公司返程投资的法律风险 | 第38-42页 |
(二)协议控制模式下境外上市的法律风险 | 第42页 |
二、协议控制模式监管架构 | 第42-46页 |
(一)监管的原则 | 第42-44页 |
(二)监管的目标 | 第44-45页 |
(三)监管的主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协议控制模式监管具体制度设计及完善建议 | 第46-54页 |
一、对协议控制模式下返程投资的监管 | 第46-52页 |
(一)协议控制模式下设立特殊目的公司的监管 | 第46-49页 |
(二)对利用协议控制模式进入外资限入或禁入行业的监管 | 第49-52页 |
二、对协议控制模式下境外上市的监管 | 第52-53页 |
(一)协议控制模式下境外上市现行监管制度 | 第52页 |
(二)协议控制模式下境外上市监管的国际经验 | 第52-53页 |
(三)协议控制模式下境外上市监管建议 | 第53页 |
三、长期制度建设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1页 |
附录 1 采用协议控制模式赴海外上市中国企业一览表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