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前言 | 第8页 |
第一章 DS379 案中各方对“公共机构”的理解及评析 | 第8-20页 |
第一节 美国——对部分中国产品征收最终反倾销反补贴税案的案件概况 | 第8-11页 |
(一)案情简介 | 第8-9页 |
(二)中美双方关于“公共机构”的观点 | 第9-10页 |
1、中方观点 | 第9页 |
2、美方观点 | 第9-10页 |
(三)争议焦点 | 第10页 |
(四)案件裁定 | 第10-11页 |
第二节 专家组对“公共机构”的认定标准及理解 | 第11-15页 |
(一)专家组对“公共机构”的文义解释 | 第11-13页 |
(二)专家组从目的和宗旨角度对“公共机构”的解释 | 第13-14页 |
(三)专家组对《草案》在解释“公共机构”中作用的分析 | 第14-15页 |
第三节 上诉机构对“公共机构”的认定标准及理解 | 第15-18页 |
(一)上诉机构对“公共机构”的文义解释 | 第15-16页 |
(二)上诉机构从目的和宗旨角度对“公共机构”的解释 | 第16-17页 |
(三)上诉机构对《草案》在解释“公共机构”中作用的分析 | 第17-18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对“公共机构”概念的分析 | 第20-27页 |
第一节 对“公共机构”文义的分析 | 第20-22页 |
第二节 对 WTO 争端解决机制中“公共机构”相关规定的分析 | 第22-23页 |
第三节 对其他国家和地区关于“公共机构”规定的分析 | 第23-26页 |
(一)美国的规定 | 第23-24页 |
(二)欧盟的规定 | 第24-25页 |
(三)中国的规定 | 第25-26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对“公共机构”冲突的分析 | 第27-30页 |
第一节 “公共机构”之争源于经济理念的冲突 | 第27-28页 |
第二节 “公共机构”的认定标准并没有得到彻底明确 | 第28-29页 |
第三节 美国“控制论”的部分合理性因素 | 第29-30页 |
结论 | 第30-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