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中国城市规划及建设论文

陕北地区小城镇滨水区空间形态初探--以绥德、米脂为例

1 绪论第1-21页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8-9页
     ·目的:第8-9页
     ·意义:第9页
   ·课题研究的释题第9-15页
     ·“陕北地区”:第9-10页
     ·“小城镇”:第10-11页
     ·“滨水区”:第11-13页
     ·“城市形态”:第13-14页
     ·“城市内部结构”:第14-15页
   ·国内外相关研究水平及评价第15-18页
     ·国外研究背景第15-16页
     ·国内研究背景第16-18页
   ·本文研究的主旨、内容与方法第18-21页
     ·本文研究的主旨第18-19页
     ·本文研究的内容第19页
     ·本文研究方法第19-20页
     ·本文研究的框架第20-21页
2.内水系城镇的历史发展第21-36页
   ·河流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第21-26页
     ·自然形态下的城市选址第21-24页
     ·工业化时代的发展第24页
     ·现代河滨地区的开发第24-26页
   ·内水城市空间形态分析第26-30页
     ·垮河城市形态生成、演进模式第26-28页
     ·水域空间与城市机理第28-30页
   ·滨水区的形态发展概括第30-33页
   ·陕北地区小城镇滨水区的发展历程及特点第33-35页
     ·早期人类聚集地第33-34页
     ·古代及近代的城镇滨水区(封建社会时期)第34页
     ·现代城镇滨水区(1949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来)第34页
     ·滨水区特点第34-35页
   ·本章小结第35-36页
3 “城市形态”理论发展历程及其辨析第36-58页
   ·城市形态的发展第36-41页
     ·城市形态的概念及研究范围第36页
     ·城市形态的影响因素与演化机制第36-38页
     ·城市形态的两种基本形式—集中与分散第38页
     ·城市形态的发展进程及演化趋势第38-41页
     ·小结第41页
   ·空间结构与空间形态第41-50页
     ·物质空间形态(physical space form)构成要素第41-42页
     ·城市外部空间形态演变第42-43页
     ·发展轴与整体生长第43页
     ·西方城市空间结构分析的方法第43-49页
     ·小结第49-50页
   ·城市规模与城市形态的关系第50-56页
     ·规模效应与门槛第50-51页
     ·规模门槛与城市规模分布第51-56页
     ·小结第56页
   ·“空间形态”中集中与分散逻辑关系的辩证思维第56-57页
     ·集中与分散是对立统一体第56页
     ·集中与分散作用机制的辩证统一第56-57页
     ·集中与分散过程的统一第57页
     ·本章小结第57-58页
4.陕北地区小城镇发展概述第58-62页
   ·概述第58-61页
   ·本章小结第61-62页
5.陕北地区小城镇的形态分类研究第62-78页
   ·陕北地区小城镇的形态分类第62-76页
     ·陕北城镇分布特点——“川谷型”滨河城镇第62-64页
     ·依据城镇中干流的构成方式将“川谷型”滨河城镇分类:第64-71页
     ·河流切割谷地的形态第71-72页
     ·城镇建成区整体空间结构形态第72-74页
     ·建成区的空间发展与水系的关系第74-75页
     ·建成区空间形态的演进第75-76页
   ·陕北地区小城镇整体空间框架研究第76-77页
     ·各级框架的建立第76页
     ·整体空间框架体系的建立第76-77页
   ·本章小结第77-78页
6.陕北小城镇滨水区空间形态演变机制实例第78-98页
   ·绥德县和米脂县城镇建设概述第78-81页
     ·绥德县第78-79页
     ·米脂县第79-81页
   ·城镇的演变分析第81-95页
     ·绥德县城区发展历程第81-84页
     ·绥德城区演变的分析第84页
     ·米脂城区发展历程第84-87页
     ·米脂城区的演变分析第87页
     ·城区各类型用地的演变过程第87-95页
   ·滨水区演进的特点:第95页
   ·滨水区发展机制及模式图第95-97页
     ·发展机制第95-96页
     ·模式图第96-97页
   ·本章小结第97-98页
7.结论第98-99页
致谢第99-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03页
表录第103-104页
图录第104-109页

论文共10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测试任务驱动的虚拟集成测试技术研究
下一篇:中华稻蝗脂类的提取、组成及生物学功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