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致谢 | 第10-12页 |
| 目录 | 第12-16页 |
| 第一章 综述 | 第16-46页 |
| ·引言 | 第16-18页 |
| ·故障的定义及过程监控的步骤 | 第16-18页 |
| ·过程监控的方法 | 第18-21页 |
| ·基于解析模型的方法 | 第18页 |
| ·基于知识的方法 | 第18-20页 |
| ·基于信号处理的方法 | 第20页 |
| ·基于数据驱动的方法 | 第20-21页 |
| ·基于多变量统计的故障检测和诊断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21-32页 |
| ·连续生产过程监控的发展概况 | 第22-29页 |
| ·间歇生产过程监控的发展概况 | 第29-32页 |
| ·本论文的结构 | 第32-34页 |
| 参考文献 | 第34-46页 |
| 第二章 MPCA-MDPLS在间歇生产过程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 第46-68页 |
| ·引言 | 第46-48页 |
| ·判别部分最小二乘的基本原理 | 第48-51页 |
| ·DPLS的基本原理 | 第48-50页 |
| ·NIPALS算法 | 第50-51页 |
| ·主元分析 | 第51-53页 |
| ·MPCA-MDPLS模型 | 第53-59页 |
| ·数据的预处理 | 第53-54页 |
| ·MPCA-MDPLS模型 | 第54-58页 |
| ·MPCA模型 | 第55-56页 |
| ·多向DPLS模型 | 第56-58页 |
| ·基于MPCA-MDPLS的在线故障诊断 | 第58-59页 |
| ·未知观测值的估计 | 第58页 |
| ·在线故障诊断阶段 | 第58-59页 |
| ·工业链霉素发酵过程的故障诊断研究 | 第59-64页 |
| ·工业链霉素发酵过程 | 第59-60页 |
| ·MPCA-MDPLS应用结果 | 第60-64页 |
| ·小结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 第三章 基于多模型FDA的间歇生产过程故障诊断 | 第68-82页 |
| ·引言 | 第68-69页 |
| ·Fisher判别式分析 | 第69-73页 |
| ·Fisher判别式分析的基本原理 | 第69-71页 |
| ·低维判别空间的确定 | 第71-72页 |
| ·FDA与PCA比较 | 第72-73页 |
| ·多模型FDA | 第73-76页 |
| ·离线建模阶段 | 第74-76页 |
| ·数据的预处理 | 第74-75页 |
| ·建立多模型FDA | 第75-76页 |
| ·基于多模型FDA的在线故障诊断 | 第76页 |
| ·工业链霉素发酵过程的应用研究 | 第76-79页 |
| ·小结 | 第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 第四章 基于递推多模型FDA的间歇生产过程故障诊断 | 第82-92页 |
| ·引言 | 第82-83页 |
| ·递推多模型FDA | 第83-85页 |
| ·应用研究示例 | 第85-90页 |
| ·离线建模及分析 | 第85-87页 |
| ·在线应用与比较 | 第87-90页 |
| ·小结 | 第90页 |
| 参考文献 | 第90-92页 |
| 第五章 基于改进多向FDA的间歇生产过程故障诊断 | 第92-106页 |
| ·引言 | 第92-93页 |
| ·改进多向FDA | 第93-97页 |
| ·数据预处理 | 第93-94页 |
| ·改进多向FDA离线建模算法 | 第94-96页 |
| ·改进多向FDA在线故障诊断 | 第96-97页 |
| ·青霉素发酵过程故障诊断仿真研究 | 第97-103页 |
| ·青霉素发酵过程的仿真模型 | 第97-98页 |
| ·改进多向FDA故障诊断结果 | 第98-103页 |
| ·小结 | 第10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3-106页 |
| 第六章 基于ICA-FDA方法的连续生产过程故障诊断 | 第106-124页 |
| ·引言 | 第106-107页 |
| ·独立成分分析简介 | 第107-112页 |
| ·ICA定义 | 第107-109页 |
| ·独立成分分析的估计原理 | 第109-111页 |
| ·ICA算法 | 第111-112页 |
| ·基于ICA-FDA方法的故障诊断 | 第112-114页 |
| ·TE Benchmark过程仿真实例 | 第114-122页 |
| ·TE过程 | 第114-117页 |
| ·TE过程的故障诊断研究 | 第117-122页 |
| ·小结 | 第12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2-124页 |
| 第七章 结束语 | 第124-128页 |
| ·研究工作总结 | 第124-126页 |
| ·研究展望 | 第126-127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7-128页 |
| 作者简介 | 第128-130页 |
| 作者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