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 第1-16页 |
1.1 桂花的分类地位及其价值 | 第8-9页 |
1.1.1 形态特征 | 第8-9页 |
1.1.2 地理分布 | 第9页 |
1.1.3 桂花的价值 | 第9页 |
1.2 桂花品种分类综述 | 第9-15页 |
1.2.1 桂花品种分类的研究历史 | 第9-11页 |
1.2.2 我国桂花分类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3 桂花品种现有主要分类体系 | 第12-14页 |
1.2.4 桂花品种分类存在的问题 | 第14-15页 |
1.3 四川省桂花栽培概况及其地位 | 第15-16页 |
1.3.1 四川自然地理条件 | 第15页 |
1.3.2 四川省桂花栽培概况 | 第15-16页 |
1.3.3 四川省桂花品种分类概况 | 第16页 |
2.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6页 |
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3.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3.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4. 四川省桂花品种资源调查 | 第17-22页 |
4.1 调查范围与对象 | 第17页 |
4.2 调查方法 | 第17-22页 |
4.2.1 准备工作 | 第18页 |
4.2.2 调查方法 | 第18-21页 |
4.2.3 技术标准 | 第21-22页 |
5. 调查研究结果 | 第22-65页 |
5.1 四川省桂花品种 | 第22-56页 |
5.1.1 四季桂品种群 Fragrans group | 第23-25页 |
5.1.2 银桂品种群 Latifolius group | 第25-35页 |
5.1.3 金桂品种群 Thunbergii group | 第35-49页 |
5.1.4 丹桂品种群 Aurantiacus group | 第49-56页 |
5.2 推荐品种 | 第56-57页 |
5.3 桂花品种聚类分析 | 第57-65页 |
5.3.1 材料 | 第57-59页 |
5.3.2 性状的选取和编码 | 第59页 |
5.2.3 聚类分析 | 第59-65页 |
6 讨论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2-73页 |
附图(部分品种图片) | 第73-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