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 第1-14页 |
| 第一章 人工感染组织滴虫病 | 第14-18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4页 |
| 2 结果 | 第14-17页 |
| ·感染性的异刺线虫虫卵 | 第14-15页 |
| ·火鸡感染组织滴虫病的临床症状 | 第15页 |
| ·火鸡组织滴虫病的剖检变化 | 第15-17页 |
| 3 讨论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实验性火鸡组织滴虫病的临床病理学和组织病理学研究 | 第18-26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8-19页 |
| 2 结果 | 第19-23页 |
| ·组织滴虫对火鸡血液学的影响 | 第19-20页 |
| ·组织滴虫对不同时期的火鸡血清酶的影响 | 第20-21页 |
| ·组织滴虫对火鸡盲肠和肝的影响 | 第21-23页 |
| 3 讨论 | 第23-26页 |
| ·关于组织滴虫对火鸡血液学和血清酶影响的探讨 | 第23-24页 |
| ·关于组织滴虫对火鸡盲肠和肝的影响的探讨 | 第24-26页 |
| 第三章 火鸡组织滴虫的体外培养 | 第26-32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6-28页 |
| 2 结果 | 第28-30页 |
| ·肠腔型组织滴虫动态观察 | 第28-29页 |
| ·组织滴虫在4种培养基中的存活情况 | 第29-30页 |
| ·培养基中pH值的变化情况 | 第30页 |
| 3 讨论 | 第30-32页 |
| ·4种培养基的评价 | 第30-31页 |
| ·组织滴虫在培养基中pH的变化 | 第31-32页 |
| 结论 | 第32-33页 |
| 参考文献 | 第33-39页 |
| 致谢 | 第39-40页 |
| 作者简历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