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前言 | 第8-11页 |
第一章 初中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 第11-18页 |
第一节 作品的文学价值未得到充分体现 | 第11-13页 |
一、政治教化的传声筒 | 第12页 |
二、道德教化的载体 | 第12-13页 |
三、科学教化的承载物 | 第13页 |
第二节 学生的主体性未得到充分发挥 | 第13-18页 |
一、阅读过程中为何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 第13-15页 |
二、学生主体性未得到充分发挥的原因 | 第15-18页 |
第二章 初中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意义、作用和要求 | 第18-26页 |
第一节 教材选入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作用 | 第18-20页 |
一、选入文学作品的意义 | 第18页 |
二、选入文学作品的作用 | 第18-20页 |
第二节 文学作品阅读教学要求及阐释 | 第20-26页 |
一、诗歌教学要求 | 第20-23页 |
二、散文教学要求 | 第23-24页 |
三、小说教学要求 | 第24页 |
四、戏剧教学要求 | 第24-26页 |
第三章 新课标理念下初中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策略 | 第26-45页 |
第一节 教学策略确立的理论基础 | 第26-29页 |
一、依据阅读学理论的最新成果确定教学策略 | 第26-27页 |
二、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制定教学策略 | 第27-29页 |
第二节 教学的准备策略 | 第29-32页 |
一、教学目标的制定 | 第29-30页 |
二、教学资源的整合 | 第30-31页 |
三、具体文本阅读教学的设计 | 第31-32页 |
第三节 教学的实施策略 | 第32-45页 |
一、树立师生间的平等对话意识 | 第32-34页 |
二、创设阅读情境,促进学生整体感知,审美体验,培养鉴赏能力 | 第34-38页 |
三、树立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多元解读,培养创造思维 | 第38-40页 |
四、阅读教学过程中加强方法指导,注意语言积累,培养语感 | 第40-45页 |
第四章 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第45-53页 |
第一节 师生定位 | 第45-47页 |
一、学生定位 | 第45-46页 |
二、教师定位 | 第46-47页 |
第二节 辩证地看待传统阅读教学 | 第47-48页 |
一、新课程标准是基于传统基础上提出的 | 第47-48页 |
二、吸取传统文学阅读教学中有利因素 | 第48页 |
第三节 衔接好文学作品的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 | 第48-53页 |
一、课外文学作品阅读教学有其重要性 | 第48-49页 |
二、文学作品课外阅读的内容和形式 | 第49页 |
三、衔接的方式方法 | 第49-50页 |
四、制定好课外阅读计划 | 第50-51页 |
五、课外阅读指导 | 第51-53页 |
学生文学作品阅读现状调查表 | 第53-56页 |
学生文学作品阅读现状调查结果 | 第56-57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7-58页 |
后记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