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轨振动、噪声模型及预测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4页 |
| ·引言 | 第7页 |
| ·铁路噪声概述 | 第7-9页 |
| ·统计能量的概念 | 第9-11页 |
| ·统计能量简介 | 第9-10页 |
| ·关于统计能量的软件介绍 | 第10-11页 |
| ·研究轮轨噪声的意义 | 第11页 |
| ·问题研究的方法 | 第11-12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 本章小结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轮轨相互作用理论 | 第14-31页 |
| ·Remington模型介绍 | 第14-15页 |
| ·接触区振动分析 | 第15-18页 |
| ·轮轨表面粗糙度谱 | 第15-16页 |
| ·轮轨接触区过滤作用函数 | 第16页 |
| ·轮轨接触刚度 | 第16-18页 |
| ·车轮导纳的计算 | 第18-25页 |
| ·导纳的基本定义 | 第18-20页 |
| ·固有频率及固有振型 | 第20页 |
| ·车轮的模态分析 | 第20-22页 |
| ·模态参数与导纳的关系 | 第22-25页 |
| ·轮轨振动响应谱与轮轨粗糙度谱之间的关系 | 第25-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第三章 统计能量的基本理论 | 第31-42页 |
| ·统计能量分析发展简史 | 第31-32页 |
| ·SEA的基本公式 | 第32-35页 |
| ·SEA的分析过程 | 第35-38页 |
| ·轮轨振动SEA模型及功率流平衡方程 | 第38-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四章 统计能量分析方法参数的计算 | 第42-60页 |
| ·模态密度 | 第42-48页 |
| ·一维梁横向振动系统 | 第43-45页 |
| ·二维平板振动系统 | 第45-47页 |
| ·三维声场 | 第47-48页 |
| ·内损耗因子 | 第48-50页 |
| ·耦合损耗因子 | 第50-55页 |
| ·声场与结构间的耦合损耗因子 | 第50-53页 |
| ·点连接两子结构间的耦合损耗因子 | 第53-55页 |
| ·输入功率 | 第55-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第五章 AutoSEA中建立轮轨振动模型 | 第60-76页 |
| ·声振仿真软件AutoSEA的介绍 | 第60-62页 |
| ·模型的建立 | 第62-65页 |
| ·车轮模型 | 第63-64页 |
| ·钢轨模型 | 第64-65页 |
| ·计算结果 | 第65-67页 |
| ·各种参数对轮轨辐射噪声的影响 | 第67-73页 |
| ·内损耗因子的影响 | 第67-69页 |
| ·耦合损耗因子的影响 | 第69-71页 |
| ·列车速度的影响 | 第71-72页 |
| ·预测点距轨道距离的影响 | 第72-73页 |
| ·减小噪声的途径 | 第73-75页 |
| ·车轮阻尼降噪处理 | 第73-74页 |
| ·轮轨接触刚度: | 第74页 |
| ·接触点轮对踏面横向半径 | 第74-75页 |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76-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1-82页 |
| 致谢 | 第82-83页 |
| 附录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