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1页 |
1. 绪论 | 第11-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理论意义 | 第12-13页 |
·实践意义 | 第13页 |
·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13-17页 |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研究框架 | 第15-16页 |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6-17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7-47页 |
·移动支付及其使用研究综述 | 第17-26页 |
·移动支付概述 | 第17-18页 |
·移动支付的分类 | 第18-19页 |
·移动支付的运营模式 | 第19-21页 |
·我国移动支付发展现状 | 第21-22页 |
·移动支付使用研究现状 | 第22-26页 |
·移动支付的用户接受与使用理论 | 第26-30页 |
·理性行为理论(TRA) | 第26-27页 |
·科技接受理论(TAM) | 第27-28页 |
·感知价值接受理论(VAM) | 第28-29页 |
·三个理论的关系 | 第29-30页 |
·感知价值理论 | 第30-43页 |
·感知价值的定义 | 第30-32页 |
·感知价值的特征 | 第32-34页 |
·感知价值的理论研究现状 | 第34-40页 |
·感知价值的驱动因素 | 第40-41页 |
·网络环境下的感知价值研究 | 第41-43页 |
·感知风险理论 | 第43-47页 |
·感知风险的定义 | 第43-44页 |
·感知风险的维度 | 第44-45页 |
·网络环境下感知风险的维度 | 第45-47页 |
3. 概念模型和研究假设 | 第47-58页 |
·概念模型的提出 | 第47-50页 |
·研究变量的定义 | 第50-51页 |
·研究假设 | 第51-58页 |
·感知价值与使用意愿的关系假设 | 第51页 |
·感知利得因素与感知价值的关系假设 | 第51-52页 |
·感知利得因素与使用意愿的关系假设 | 第52-53页 |
·感知费用与感知价值的关系假设 | 第53-54页 |
·感知费用与使用意愿的关系假设 | 第54页 |
·感知风险因素与感知价值的关系假设 | 第54-55页 |
·感知风险因素与使用意愿的关系假设 | 第55-56页 |
·感知价值的中介作用假设 | 第56-58页 |
4. 研究设计 | 第58-67页 |
·问卷结构设计 | 第58页 |
·测量量表 | 第58-61页 |
·小样本分析 | 第61-66页 |
·小样本分析方法 | 第61-62页 |
·信度分析 | 第62-64页 |
·探索性因子分析 | 第64-66页 |
·问卷发放与回收 | 第66页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66-67页 |
5. 实证分析 | 第67-84页 |
·样本描述统计分析 | 第67-70页 |
·信度分析 | 第70-72页 |
·效度分析 | 第72-74页 |
·相关分析 | 第74-76页 |
·回归分析 | 第76-81页 |
·感知价值与使用意愿的关系分析 | 第77页 |
·感知利得、感知费用及感知风险与使用意愿的关系分析 | 第77-78页 |
·感知利得、感知风险与感知价值的关系分析 | 第78-79页 |
·感知价值的中介作用分析 | 第79-81页 |
·研究假设验证结果 | 第81-82页 |
·研究模型修正 | 第82-84页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84-89页 |
·研究结论分析 | 第84-86页 |
·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讨论 | 第84-85页 |
·感知价值的影响因素讨论 | 第85页 |
·感知价值的中介作用讨论 | 第85-86页 |
·营销管理建议 | 第86-87页 |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87-89页 |
·研究局限 | 第87-88页 |
·研究展望 | 第88-89页 |
7. 参考文献 | 第89-97页 |
附录1:小样本调查问卷 | 第97-101页 |
附录2:大样本调查问卷 | 第101-105页 |
附录3:描述统计分析表 | 第105-107页 |
致谢 | 第107-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