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8页 |
一、 “主体——发展”道德教育模式的含义及特点 | 第8-12页 |
(一) “主体——发展”道德教育模式的含义 | 第8-10页 |
(二) “主体——发展”道德教育模式的特点 | 第10-11页 |
(三) 构建“主体——发展”道德教育模式的意义 | 第11-12页 |
二、 构建“主体—发展”道德教育模式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 第12-17页 |
(一) 理论基础 | 第12-15页 |
(二) 实践基础 | 第15-17页 |
三、 “主体——发展”道德教育模式的目标 | 第17-19页 |
(一) 培养学生具有自主性,使学生学会自律 | 第17页 |
(二) 培养学生的道德践行能力 | 第17-18页 |
(三) 提升学生道德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需要 | 第18-19页 |
四、 实施“主体——发展”道德教育模式的策略 | 第19-30页 |
(一) 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实施道德教育 | 第19-23页 |
(二) 实施“主体——发展”道德教育模式的基本环节 | 第23-30页 |
五、 实施“主体——发展”道德教育模式的条件 | 第30-36页 |
(一) 提升主体的道德需要,激发他们的道德动机的生成 | 第30-32页 |
(二) 重视道德教育的生活化,把道德教育落到实处 | 第32-33页 |
(三) 提高教师的素质是“主体——发展”道德教育模式实施的关键 | 第33-34页 |
(四) 应正确处理的几对关系 | 第34-36页 |
结束语 | 第36-38页 |
注释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目录 | 第40-41页 |
中文摘要 | 第4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