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前言 | 第1-13页 |
1.1 抗HIV化合物的研究状况 | 第7-10页 |
1.1.1 HIV的复制机理 | 第7-8页 |
1.1.2 治疗的药物 | 第8-10页 |
1.2 HEPT类和吡喃酮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1.2.1 HEPT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1.2.2 吡喃酮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1.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第二章 理论部分 | 第13-27页 |
2.1 量子化学 | 第13-17页 |
2.2 分子力学 | 第17-19页 |
2.3 定量构效关系 | 第19-27页 |
2.3.1 定量构效关系的进展 | 第19-20页 |
2.3.2 QSAR中的参数 | 第20-22页 |
2.3.3 QSAR的建模方法 | 第22-27页 |
第三章 HEPT类化合物的QSAR研究 | 第27-46页 |
3.1 计算方法 | 第29-32页 |
3.1.1 构型优化和电子结构的计算 | 第29-30页 |
3.1.2 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 第30页 |
3.1.3 人工神经网络计算 | 第30-32页 |
3.2 结果和讨论 | 第32-44页 |
3.2.1 前线轨道 | 第32-41页 |
3.2.2 油水分配系数与结构的关系 | 第41-42页 |
3.2.3 化合物活性与结构参数的关系 | 第42-44页 |
3.3 人工神经网络对化合物活性的预测 | 第44-45页 |
3.4 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吡喃酮类化合物的QSAR研究 | 第46-65页 |
4.1 计算方法 | 第48-49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49-63页 |
4.2.1 前线轨道 | 第49-58页 |
4.2.2 油水分配系数的影响 | 第58-60页 |
4.2.3 活性与结构参数的关系 | 第60-63页 |
4.3 人工神经网络预测 | 第63页 |
4.4 小结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