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师范教育论文--教学理论、教学法论文

高等师范院校物理系课程改革方向

摘要第1-7页
第一部分 论题的意义和目的第7-12页
 一、 论题的意义第7-11页
  Ⅰ、 课程改革是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第7-8页
   (一) 课程改革能促进学生创新素质的全面发展与提高第7页
   (二) 课程改革能促进精神文化创新第7-8页
   (三) 课程改革能促进制度的创新第8页
  Ⅱ、 实施创新教育必须改革现行课程体系第8-10页
   (一) 忽视课程的创新价值第8-9页
   (二) 课程目标缺乏对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明确要求和具体规定第9页
   (三) 课程结构不尽合理第9-10页
   (四) 课程内容脱离学生生活现实和社会现实第10页
   (五) 对教师、学生与课程教材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存在偏差第10页
   (六) 缺乏课程创新的环境第10页
  Ⅲ、 研究高等师范院校物理系的课程改革是培养合格中学教师有利保障第10-11页
 二、 论题的目的第11-12页
第二部分 基本理论第12-35页
 一、 课程的界定第12-16页
 二、 课程的历史与课程研究的发展第16-25页
  Ⅰ、 课程的历史第16-19页
   (一) 远古时期第16页
   (二) 古典时期第16-17页
   (三) 近代时期第17页
   (四) 现代时期第17-19页
  Ⅱ、 课程研究的发展第19-25页
   (一) 泰勒模式第19-22页
   (二) 结构主义课程模式第22-23页
   (三) 自然主义课程模式第23-25页
 三、 课程思想第25-35页
  Ⅰ、 教育目的与课程——社会中心论与儿童中心论课程观第25-27页
   (一) 教育目的反映了教育的性质第25页
   (二) 教育目的决定着教育内容第25-26页
   (三) 根据教育目的,树立社会发展需要与人的发展需要相结合的课程观第26-27页
  Ⅱ、 教育的社会职能与课程第27-30页
   (一) 社会经济第27页
   (二) 科学技术第27-29页
   (三) 两种课程观——素质教育课程观与职业教育课程观第29-30页
  Ⅲ、 教育的人的发展功能与课程第30-31页
  Ⅳ、 知识、能力与课程第31-33页
  Ⅴ、 现代大课程观第33-35页
第三部分 实践部分第35-59页
 Ⅰ、 理论上的看法——教育教学专家访谈总结第35-41页
  (一) 教育教学专家对我国中等教育发展趋势的主要观点第35-36页
  (二) 教育教学专家就我国中等教育发展对中学物理教师要求的一些看法第36-37页
  (三) 教育教学专家对我国高等师范教育教学改革的观点第37-41页
   1、 师范院校独立存在问题第37-38页
   2、 课程方面第38-41页
 Ⅱ、 经验的借鉴——锦州师范学院课程改革的调查分析第41-48页
  一、 大文大理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第41-42页
  二、 大理科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介绍第42-46页
   (一) 课程体系第42-43页
   (二) 锦州师范学院“大文大理”课程模式教学计划及物理系教学计划介绍第43-46页
  三、 锦州师范学院物理系九七级学生座谈结果总结第46-48页
 Ⅲ、 来自一线的声音——中学物理教师的调查问卷分析第48-59页
  (一) 样本分析第48-51页
   1、 总体分析第48-49页
   2、 样本的合理性分析第49-51页
  (二) 统计结果分析第51-59页
第四部分 结论第59-89页
 一、 课程设置的原则第59-63页
  1、 全面性原则第59页
  2、基础性与时代性相结合的原则第59-60页
  3、 师范性与综合性相结合的原则第60-61页
  4、 思想性原则第61-62页
  5、 主修副修性原则第62-63页
 二、 几条建议第63-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连三峰船务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下一篇:大连市燃料油供给分析与相关产业发展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