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隐性知识交易模式及激励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9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知识管理的兴起 | 第12-13页 |
·隐性知识是企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 | 第13-14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4-16页 |
·企业缺乏有效的隐性知识交易模式 | 第14-15页 |
·企业内隐性知识交易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 | 第15-16页 |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第16页 |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论文结构 | 第17-19页 |
第2章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19-32页 |
·文献来源及统计分析 | 第19-20页 |
·关于知识管理 | 第20-24页 |
·知识的概念和分类 | 第20-22页 |
·知识管理的定义 | 第22-23页 |
·知识管理系统 | 第23-24页 |
·关于隐性知识 | 第24-28页 |
·隐性知识的内涵 | 第24-25页 |
·隐性知识的分类 | 第25-26页 |
·隐性知识的转化模型 | 第26-28页 |
·隐性知识的获取与测量方法 | 第28页 |
·关于知识市场 | 第28-30页 |
·知识市场的概念 | 第28-29页 |
·知识市场的构成要素 | 第29页 |
·知识市场中的知识交易 | 第29-30页 |
·已有文献的贡献与不足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32-41页 |
·企业知识 | 第32-33页 |
·企业知识的内涵 | 第32页 |
·企业知识的分类 | 第32-33页 |
·企业内隐性知识 | 第33-36页 |
·企业内隐性知识的内涵及特点 | 第33-34页 |
·企业内隐性知识的分类 | 第34-35页 |
·企业内隐性知识转移与获取途径 | 第35-36页 |
·知识交易 | 第36-37页 |
·知识交易的内涵 | 第36页 |
·知识交易的特征 | 第36-37页 |
·激励理论 | 第37-40页 |
·激励的概念 | 第37-38页 |
·激励因素的分类 | 第38页 |
·激励理论的类型 | 第38-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企业内隐性知识交易模式分析 | 第41-53页 |
·企业内隐性知识交易产生的原因 | 第41页 |
·企业内隐性知识交易的构成体系 | 第41-43页 |
·企业内隐性知识交易的概念模型 | 第41-43页 |
·企业内隐性知识交易的支付体系 | 第43页 |
·企业内隐性知识交易模式设计 | 第43-48页 |
·企业内公共类隐性知识的交易模式 | 第43-45页 |
·企业内置换类隐性知识的交易模式 | 第45-47页 |
·企业内结算类隐性知识的交易模式 | 第47-48页 |
·企业内隐性知识交易的成本与收益分析 | 第48-51页 |
·隐性知识交易的成本与收益构成 | 第48-50页 |
·隐性知识交易的定价过程 | 第50-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5章 企业内隐性知识交易的激励设计 | 第53-69页 |
·企业内隐性知识交易数量的测量 | 第53-55页 |
·企业内隐性知识交易质量评估模型 | 第55-59页 |
·隐性知识交易质量测度指标体系的设计 | 第55-57页 |
·隐性知识交易质量评估算法 | 第57-59页 |
·企业内隐性知识交易的激励模型 | 第59-64页 |
·隐性知识交易激励的基本原则 | 第59-60页 |
·隐性知识交易激励模型的建立 | 第60-62页 |
·隐性知识交易激励模型的分析 | 第62-64页 |
·企业内隐性知识交易的激励方式 | 第64-68页 |
·企业内公共类隐性知识交易的激励方式 | 第65-66页 |
·企业内置换类隐性知识交易的激励方式 | 第66-67页 |
·企业内结算类隐性知识交易的激励方式 | 第67-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6章 企业内隐性知识交易的环境保障 | 第69-73页 |
·营造隐性知识交易的企业文化 | 第69-70页 |
·建设隐性知识交易的企业制度体系 | 第70-71页 |
·构建隐性知识交易的信息技术平台 | 第71-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及结论 | 第73页 |
·本文的研究局限 | 第73页 |
·需要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