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30页 |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目的 | 第12-13页 |
·线控转向系统文献综述 | 第13-27页 |
·转向系统发展概述 | 第13-15页 |
·国外线控转向系统研究概述 | 第15-17页 |
·国内线控转向系统研究概述 | 第17-18页 |
·线控转向系统的建模理论和实验方法 | 第18-19页 |
·线控转向系统控制策略研究综述 | 第19-24页 |
·线控转向系统性能特点 | 第24-25页 |
·线控转向系统关键技术 | 第25-27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 第27-30页 |
·研究内容 | 第27页 |
·创新点 | 第27页 |
·论文架构 | 第27-30页 |
第2章 线控转向系统的结构原理以及动力学模型 | 第30-40页 |
·线控转向系统的结构原理 | 第30-31页 |
·线控转向系统的转向动力学模型 | 第31-39页 |
·线控转向系统转向盘路感模拟器的动力学模型 | 第31-33页 |
·线控转向系统的转向执行机构的动力学模型 | 第33-35页 |
·基于回正力矩线性定常数反馈转向盘力矩与转向盘转角分析 | 第35-37页 |
·基于转向执行电机的转矩对前轮转角的分析 | 第37-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3章 线控转向系统控制策略研究实验平台设计 | 第40-54页 |
·线控转向系统控制策略的试验研究平台硬件设计 | 第40-43页 |
·线控转向系统控制结构框图 | 第40页 |
·CPU的选型要求 | 第40-41页 |
·输入通道设计 | 第41-43页 |
·输出通道设计 | 第43页 |
·抗干扰措施 | 第43页 |
·线控转向系统控制策略的硬件在环试验离线车辆模型 | 第43-48页 |
·ADAMS软件简介 | 第43-44页 |
·建立整车数字化模型的准备 | 第44-45页 |
·整车多刚体模型的建立 | 第45-48页 |
·线控转向系统控制策略的软件设计 | 第48-53页 |
·初始化模块设计 | 第48-49页 |
·转向盘位置检测模块设计 | 第49-50页 |
·电机工作模块设计 | 第50-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4章 线控转向变结构模糊变传动比控制策略研究 | 第54-82页 |
·横摆角速度与操纵稳定性关系分析 | 第54-56页 |
·瞬态横摆角速度的幅频特性增益与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 | 第54-55页 |
·理想的横摆角速度范围 | 第55-56页 |
·线控转向系统角度伺服控制与变传动比 | 第56-58页 |
·线控转向系统的角传动比与变传动比 | 第57页 |
·线控转向系统变传动比的必要性 | 第57-58页 |
·变传动比的控制方法分析 | 第58页 |
·线控转向系统传动比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58-60页 |
·线控转向系统传动比的转角、车速因素分析 | 第58-59页 |
·瞬态横摆角速度的试验分析 | 第59-60页 |
·线控转向系统变结构模糊变传动比控制 | 第60-81页 |
·模糊控制概述 | 第60-61页 |
·变结构模糊变传动比控制器设计 | 第61-63页 |
·车速、转向盘转角输入的变传动比模糊控制器设计 | 第63-71页 |
·车速、横摆角速度输入的变传动比模糊控制器设计 | 第71-73页 |
·变结构模糊控制器的仿真与控制器的硬件在环试验分析 | 第73-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5章 线控转向系统路感控制策略研究 | 第82-114页 |
·路感以及路感控制策略 | 第82-84页 |
·路感概述 | 第82-83页 |
·路感的研究分析 | 第83-84页 |
·汽车转向盘力特性影响因素的分析 | 第84-92页 |
·汽车转向盘力特性与转向盘转角的关系分析 | 第84-85页 |
·汽车转向盘力特性与车速的关系分析 | 第85-86页 |
·汽车转向盘力特性与侧向加速度的关系分析 | 第86-89页 |
·汽车转向盘力特性与转向阻力矩的关系分析 | 第89-92页 |
·汽车转向盘力特性中部分函数设计 | 第92-99页 |
·基于转向盘转角和车速的转向盘力函数设计 | 第92-95页 |
·基于车速和侧向加速度的转向盘力函数设计 | 第95-99页 |
·多变量模糊路感研究 | 第99-113页 |
·基于转向盘转角、车速和侧向加速度的路感研究 | 第99-104页 |
·基于转向盘转角、车速、侧向加速度和回正力矩的路感研究 | 第104-108页 |
·路感控制器硬件在环试验分析 | 第108-113页 |
·本章小结 | 第113-114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4-116页 |
·全文总结 | 第114页 |
·创新点 | 第114-115页 |
·展望 | 第115-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21页 |
致谢 | 第121-122页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有关学术论文 | 第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