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9-26页 |
| 1 细胞自噬 | 第9-16页 |
| ·细胞自噬的形态特点及功能 | 第9-11页 |
| ·细胞自噬的分子机制 | 第11-14页 |
| ·自噬体的检测方法 | 第14-15页 |
| ·自噬与凋亡的关系 | 第15-16页 |
| 2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技术 | 第16-21页 |
|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木霉遗传转化的原理及特点 | 第16-19页 |
| ·ATMT在木霉转化中的应用实例 | 第19-20页 |
| ·ATMT应用前景 | 第20-21页 |
| 3 木霉生防机制 | 第21-24页 |
| ·产生抗菌类物质 | 第21-22页 |
| ·重寄生作用 | 第22页 |
| ·溶菌作用 | 第22-23页 |
| ·竞争作用 | 第23页 |
| ·诱导寄主产生抗性 | 第23-24页 |
| ·协同拮抗作用 | 第24页 |
| 4 本研究的意义 | 第24-26页 |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6-40页 |
| 1 试验菌株 | 第26页 |
| 2 培养基 | 第26-28页 |
| 3 实验常用试剂与仪器 | 第28-29页 |
| 4 木霉菌种的保存与培养 | 第29-30页 |
| 5 常规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 第30-34页 |
| ·常规PCR、长片段PCR | 第30-31页 |
| ·DNA酶切 | 第31页 |
| ·酶切片段的去磷酸化(CIP) | 第31页 |
| ·DNA的琼脂糖电泳 | 第31-32页 |
| ·DNA片段的凝胶回收 | 第32页 |
| ·连接反应 | 第32页 |
| ·E.Coli DH5A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32-33页 |
| ·大肠杆菌转化 | 第33-34页 |
| ·CTAB法提取质粒 | 第34页 |
| ·序列测定 | 第34页 |
| 6 载体构建过程见结果部分 | 第34页 |
| 7 农杆菌的冻融法转化 | 第34-35页 |
| 8 木霉菌的T-DNA转化 | 第35页 |
| 9 转化子DNA提取与分析 | 第35-39页 |
| ·基因组DNA提取 | 第35-36页 |
| ·PCR验证 | 第36-37页 |
| ·Southern杂交 | 第37-39页 |
| 10 还原糖测定 | 第39-40页 |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40-54页 |
| 1 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 TrATG5基因序列分析 | 第40-42页 |
| 2 TrATG5基因置换载体的构建 | 第42-45页 |
| ·构建策略 | 第42-43页 |
| ·基因上游片段和下游片段的克隆 | 第43-44页 |
| ·基因上下游片断与PCAMBIA1300载体的连接和酶切验证 | 第44-45页 |
| 3 ΔTrATG5突变子的获得 | 第45-47页 |
| 4 互补载体HBTrATG5-SUR的构建 | 第47-49页 |
| 5 表型分析 | 第49-52页 |
| ·菌落形态 | 第49-50页 |
| ·生长速率 | 第50-51页 |
| ·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 第51页 |
| ·对峙培养 | 第51-52页 |
| 6 还原糖的测定 | 第52-54页 |
| 第四章 讨论与今后的工作 | 第54-57页 |
| 1. 全文讨论 | 第54-55页 |
| ·细胞自噬过程是真菌发育所必须的过程 | 第55页 |
| ·细胞自噬是有机物周转所必须的过程 | 第55页 |
| 2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55-56页 |
| 3 今后的研究工作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 作者简历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