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6页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选题背景 | 第9页 |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研究述评 | 第13页 |
·基本思路与方法 | 第13-14页 |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研究的内容和可能的创新点 | 第14-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教育诚信与成人高等教育的相关性 | 第16-26页 |
·教育诚信的内涵及其意义 | 第16-19页 |
·教育诚信的内涵 | 第16-17页 |
·教育诚信的意义 | 第17-19页 |
·教育诚信是实现成人高等教育目标追求的必由之路 | 第19-22页 |
·教育诚信是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基础工程 | 第19-20页 |
·教育诚信是提升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水平的重要保障 | 第20-21页 |
·教育诚信是成人高等教育自身改革和发展的内在动力 | 第21页 |
·教育诚信是成人高等教育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 第21-22页 |
·教育诚信是成人高等教育相关利益主体的互动基础 | 第22-26页 |
·诚信行为选择与否的决策模型 | 第22-23页 |
·成人高等教育诚信失范最终将导致“公地悲剧”的形成 | 第23-24页 |
·教育诚信有利于成人高等教育相关利益主体的良性互动 | 第24-26页 |
第三章 成人高等教育的诚信问题 | 第26-37页 |
·成人高等教育诚信问题的现实状况 | 第26-28页 |
·考生素质参差不齐 | 第26-27页 |
·教育质量难以保证 | 第27-28页 |
·评价体系不甚健全 | 第28页 |
·成人高等教育诚信问题的主要表现 | 第28-33页 |
·社会诚信意识淡薄 | 第29-30页 |
·政府监管力度不足 | 第30-31页 |
·教育主体职责错位 | 第31页 |
·学生道德教育乏力 | 第31-33页 |
·成人高等教育诚信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3-37页 |
·社会道德失范在成人高等教育领域的必然后果 | 第33-34页 |
·成人高等教育公共性缺失的外在表现 | 第34-35页 |
·成人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体系失灵的具体体现 | 第35-37页 |
第四章 成人高等教育诚信问题的治理 | 第37-51页 |
·治理成人高等教育诚信问题的价值标准 | 第37-40页 |
·实现成人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公正公平 | 第37页 |
·提升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自身价值 | 第37-39页 |
·体现成人高等教育的人文关怀 | 第39-40页 |
·治理成人高等教育诚信问题的目标定位 | 第40-42页 |
·提高成人高等教育质量 | 第40页 |
·增进社会对成人高等教育的认可 | 第40-41页 |
·促进成人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 | 第41-42页 |
·治理成人高等教育诚信问题的路径选择 | 第42-51页 |
·优化社会环境,营造良好氛围 | 第42-44页 |
·健全法律法规,提供制度支持 | 第44-46页 |
·提高教育质量,做到诚实无欺 | 第46-48页 |
·加大道德教育,提供道德支持 | 第48-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攻读MPA期间研究成果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