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南宋复雅思潮的姜夔音乐创作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6页 |
目录 | 第6-8页 |
1 引言 | 第8-13页 |
·选题目地及意义 | 第8页 |
·文献综述 | 第8-12页 |
·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12-13页 |
2 南宋复雅思潮与姜夔的音乐美学思想 | 第13-22页 |
·南宋复雅思潮的生成 | 第13-16页 |
·复雅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 | 第13-14页 |
·复雅思潮产生的音乐背景 | 第14-16页 |
·姜夔的人生经历与音乐美学思想 | 第16-19页 |
·漂零的人生经历 | 第16-18页 |
·姜夔的音乐美学思想 | 第18-19页 |
·复雅思潮与姜夔音乐美学思想的关联 | 第19-21页 |
·小结 | 第21-22页 |
3 复雅思潮影响下的姜夔音乐创作分析 | 第22-42页 |
·"避俗就雅"的题材选择 | 第22-27页 |
·咏梅题材 | 第23-25页 |
·"黍离之悲"题材 | 第25-26页 |
·仿古题材 | 第26-27页 |
·个性化旋律与雅乐元素的有机结合 | 第27-36页 |
·抑扬相间的旋律形态与变徵音的隐晦色彩 | 第27-32页 |
·抑扬相间的旋律创作个性 | 第28-30页 |
·变徵音体现的雅乐效果 | 第30-32页 |
·三音级进音组与仿古三度叠置 | 第32-36页 |
·三音级进音组的独到 | 第32-34页 |
·仿古三度叠置的琶音 | 第34-36页 |
·稳定大雅的节奏 | 第36-38页 |
·对比变化中求对称统一的曲式结构 | 第38-41页 |
·平稳衔接中完成首尾的完全统一 | 第38-40页 |
·变化对比的过渡中实现全曲神形的融合 | 第40-41页 |
·小结 | 第41-42页 |
4 姜夔复雅创作理念的现实意义 | 第42-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注释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8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48-50页 |
后记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