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行政法论文

行政解纷机制研究

内容提要第1-9页
导论第9-14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9-10页
 二、基本问题的限定与说明第10-12页
 三、文章论述的进路与结构安排第12-14页
第一章 行政解纷机制的学理解析第14-69页
 一、纠纷的存在与行政解纷机制的选择第14-32页
  (一) 纠纷与纠纷产生的多重原因第14-21页
  (二) 纠纷的解决与行政解纷机制的选择第21-32页
 二、行政解纷机制的生成机理第32-52页
  (一) 社会现实的客观需求第32-34页
  (二) 诉讼解纷机制的功能局限第34-43页
  (三) 其他非诉讼解纷机制的供给缺乏第43-45页
  (四) 行政解纷方式的功能优势第45-50页
  (五) 国家的积极构建与推动第50-52页
 三、行政解纷行为的性质认定第52-59页
  (一) 行政性抑或司法性第52-56页
  (二) 准司法抑或委任司法第56-59页
 四、行政解纷机制的逻辑构成第59-69页
  (一) 行政性的解纷主体第59-62页
  (二) 特定化的解纷范围第62-64页
  (三) 司法化的解纷程序第64-65页
  (四) 多样化的解纷形态第65-69页
第二章 域外行政解纷机制的分析与比较第69-106页
 一、必要的前提性说明第69-71页
 二、英美法系国家的行政解纷机制第71-90页
  (一) 英国的行政裁判所制度第71-81页
  (二) 美国的委任司法制度第81-90页
 三、大陆法系国家的行政解纷机制第90-101页
  (一) 法国的行政救济制度第90-92页
  (二) 德国的异议审查制度第92-93页
  (三) 日本的行政争讼制度与苦情处理制度第93-101页
 四、两大法系行政解纷机制的差异比较第101-106页
  (一) 行政解纷机制的产生根源不同第101页
  (二) 行政机关解决的纠纷类型不同第101-102页
  (三) 行政解纷主体的独立地位不同第102-103页
  (四) 行政解纷程序不同第103-105页
  (五) 司法审查机关不同第105-106页
第三章 我国行政解纷机制的困境与成因分析第106-130页
 一、我国行政解纷机制的现实困境第106-116页
  (一) 混乱萎缩的行政裁决第107-110页
  (二) 软弱无力的行政调解第110-111页
  (三) 名不副实的行政仲裁第111-112页
  (四) 流于形式的行政复议第112-114页
  (五) 前途未卜的行政信访第114-116页
 二、我国行政解纷机制陷入困境的多重原因考量第116-130页
  (一) 制度缺失:我国行政解纷机制陷入困境的表层原因第116-124页
  (二) 理念障碍:我国行政解纷机制陷入困境的深层原因第124-130页
第四章 我国行政解纷机制的理念更新与制度构建第130-186页
 一、行政解纷机制的理念更新第130-142页
  (一) 效益理念第130-132页
  (二) 自治理念第132-135页
  (三) 法治理念第135-138页
  (四) 和谐理念第138-142页
 二、行政解纷机制的制度构建第142-186页
  (一) 行政解纷机制基本架构的调整第142-144页
  (二) 行政裁决制度的优化第144-164页
  (三) 行政复议制度的完善第164-174页
  (四) 行政信访制度的改革第174-186页
结束语第186-188页
参考文献第188-20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200-201页
论文摘要第201-205页
Abstract第205-211页
后记第211页

论文共2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国家赔偿责任理念与机制研究
下一篇:追寻中国环境法律发展之新理论--以反身法、审议民主和风险社会为理论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