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赔偿责任理念与机制研究
内容提要 | 第1-15页 |
第一章 国家赔偿责任的内涵与性质 | 第15-38页 |
一、国家赔偿责任的界定 | 第15-22页 |
(一) 赔偿 | 第15-16页 |
(二) 国家赔偿 | 第16-18页 |
(三) 国家赔偿责任 | 第18-22页 |
二、国家赔偿责任的性质解读 | 第22-38页 |
(一) 公法责任 | 第22-26页 |
(二) 国家自己责任 | 第26-30页 |
(三) 道义责任与社会责任的统一 | 第30-34页 |
(四) 对国家侵权行为造成损害的救济 | 第34-38页 |
第二章 国家赔偿责任的理论基础 | 第38-64页 |
一、国家赔偿责任理念的成长 | 第38-41页 |
二、国家赔偿责任的哲学根据 | 第41-54页 |
(一) 理性约定 | 第41-48页 |
(二) 矫正正义 | 第48-54页 |
三、国家赔偿责任的基点价值 | 第54-64页 |
(一) 对人的主体性的承认 | 第55-59页 |
(二) 尊重与保障个人权利 | 第59-64页 |
第三章 诠释国家赔偿责任的三种路径 | 第64-126页 |
一、责任关系:国家赔偿责任的逻辑形式意义 | 第64-83页 |
(一) 角色责任 | 第64-66页 |
(二) 国家赔偿责任的本体逻辑结构 | 第66-68页 |
(三) 国家侵权行为的认定 | 第68-72页 |
(四) 侵害与受害——对因果关系的挑战 | 第72-83页 |
二、归责:国家赔偿责任的价值评价机制 | 第83-98页 |
(一) 我国国家赔偿责任归责原则的法律规定 | 第84-87页 |
(二) 对我国国家赔偿责任归责原则的评析 | 第87-93页 |
(三) 我国国家赔偿责任归责原则的模式选择 | 第93-98页 |
三、强制和责任方式:国家赔偿责任的社会事实因素 | 第98-126页 |
(一) 国家赔偿范围的选择 | 第99-108页 |
(二) 国家赔偿标准设定的出发点 | 第108-112页 |
(三) 损害赔偿的计算 | 第112-123页 |
(四) 对损害赔偿问题的一点反思 | 第123-126页 |
第四章 国家赔偿责任的激励机制 | 第126-141页 |
一、国家赔偿责任制度的成本收益分析 | 第126-132页 |
(一) 资源的稀缺性与选择 | 第126-128页 |
(二) 汉德公式在国家赔偿法中的应用 | 第128-130页 |
(三) 影响行政行为成本收益的因素 | 第130-132页 |
二、国家赔偿责任的外部经济性 | 第132-134页 |
(一) 降低损害成本和损害避免成本 | 第132-134页 |
(二) 增强国家机关的信誉 | 第134页 |
三、我国国家赔偿责任的功能定位 | 第134-138页 |
(一) 预防损害 | 第134-136页 |
(二) 实现社会成本的最小化 | 第136-138页 |
四、围绕激励展开的国家赔偿法 | 第138-141页 |
结语 | 第141-144页 |
参考文献 | 第144-160页 |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60-161页 |
论文摘要 | 第161-166页 |
Abstract | 第166-172页 |
后记 | 第172-1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