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我国社区矫正制度概述 | 第10-14页 |
一、 社区矫正的概念 | 第10页 |
二、 我国社区矫正制度之历史沿革 | 第10-14页 |
(一) 新中国成立前社区矫正的发展阶段 | 第11页 |
(二) 新中国成立后社区矫正的逐步兴起 | 第11-14页 |
第二章 沈阳市和平区社区矫正情况简介 | 第14-19页 |
一、 和平区社区矫正制度的实施现状 | 第14-17页 |
(一) 探索工作模式提高矫正质量和效果 | 第15-16页 |
(二) 加大资金投入建立矫正管理教育服务中心 | 第16-17页 |
二、 和平区社区矫正制度的实施效果 | 第17-19页 |
(一) 监管罪犯执行刑罚 | 第17页 |
(二) 改造罪犯实施教育 | 第17-18页 |
(三) 帮助罪犯助其回归 | 第18-19页 |
第三章 沈阳市和平区社区矫正试点存在的问题 | 第19-30页 |
一、 社会认可度不高 | 第19-20页 |
二、 矫正对象范围的合理性有待探究 | 第20-23页 |
(一) 缓刑和假释比例小,社区矫正对象数量有限 | 第21-22页 |
(二) 暂予监外执行和剥夺政治权利情形不适合列入社区矫正范畴 | 第22-23页 |
三、 社区矫正措施有待多样化 | 第23-26页 |
(一) 社区矫正措施种类概况 | 第23-25页 |
(二) 社区矫正方式有待完善 | 第25-26页 |
四、 社区矫正工作力量不足且素质有待提高 | 第26-30页 |
(一) 社区矫正专职工作人员力量不足 | 第26-28页 |
(二) 社区矫正社会志愿者素质有待提高 | 第28页 |
(三) 缺少社会民间团体协助社区矫正工作 | 第28-30页 |
第四章 以沈阳市和平区为例谈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完善 | 第30-39页 |
一、 提高社会大众对社区矫正制度的认可程度 | 第30-32页 |
(一) 社区矫正符合现代人道主义精神 | 第30-31页 |
(二) 社区矫正能够有效降低矫治罪犯的经济成本 | 第31页 |
(三) 社区矫正能够有效减少罪犯之间的交叉感染 | 第31-32页 |
二、 调整社区矫正对象的范围 | 第32-33页 |
(一) 增加缓刑和假释比例以扩大社区矫正对象范畴 | 第32页 |
(二) 可剔除暂予监外执行和剥夺政治权利的情形 | 第32-33页 |
三、 改革原始单一的矫正方式 | 第33-35页 |
(一) 在教育过程中增加互动沟通 | 第33-34页 |
(二) 激起矫正对象对公益劳动的热忱 | 第34-35页 |
(三) 建立长效帮扶机制 | 第35页 |
四、 扩大社区矫正工作者队伍并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 第35-39页 |
(一) 增加专门工作人员数量提高其素质 | 第36-37页 |
(二) 增加高素质的社区矫正志愿者人数 | 第37页 |
(三) 投入力量建立社区矫正民间组织 | 第37-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个人简历 | 第42-43页 |
后记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