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产业化进程中之节能省地型住宅建设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9-10页 |
·粗放型的住宅建设模式 | 第9页 |
·日益紧缺的能源与土地资源 | 第9页 |
·人们不断提高的居住要求 | 第9-10页 |
·研究对象及概念界定 | 第10页 |
·节能省地型住宅 | 第10页 |
·住宅产业化 | 第10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第11-13页 |
·研究的内容 | 第11-12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论文的研究框架 | 第13-14页 |
第二章 住宅产业化发展概况 | 第14-28页 |
·住宅产业与住宅产业化 | 第14-18页 |
·住宅产业与住宅产业化 | 第14页 |
·住宅产业化的基本构成 | 第14-15页 |
·住宅产业化的生产体系 | 第15-16页 |
·住宅产业化的技术体系 | 第16-18页 |
·发达国家的住宅产业化情况 | 第18-23页 |
·瑞典住宅产业化的情况 | 第18-19页 |
·丹麦住宅产业化的情况 | 第19-20页 |
·美国住宅产业化的情况 | 第20-21页 |
·日本住宅产业化的情况 | 第21页 |
·发达国家住宅产业化发展趋势 | 第21-23页 |
·我国的住宅产业化情况 | 第23-28页 |
·我国实行住宅产业化的必要性 | 第23-25页 |
·我国住宅产业化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 第25-27页 |
·我国的住宅产业化政策 | 第27-28页 |
第三章 住宅产业化与节能省地型住宅 | 第28-44页 |
·节能省地型住宅的建设 | 第28-31页 |
·建设节能省地型住宅的提出 | 第28页 |
·节能省地型住宅建设的基本观念 | 第28-29页 |
·节能省地型住宅的特征 | 第29-30页 |
·住宅产业化与节能省地型住宅的关系 | 第30-31页 |
·建设节能省地型住宅的政策要求 | 第31-35页 |
·基本思路与途径 | 第31-32页 |
·重点推广技术 | 第32-35页 |
·住宅产业化与节能省地型住宅建设的相关因素 | 第35-37页 |
·相关因素识别的意义 | 第35页 |
·相关因素的识别 | 第35-37页 |
·相关因素指标的定义 | 第37-42页 |
·建设技术 | 第37-38页 |
·规划布局 | 第38-39页 |
·住宅部品 | 第39-40页 |
·资源节约与绿色技术 | 第40-41页 |
·建筑结构 | 第41页 |
·服务体系 | 第41-42页 |
·预测与预警 | 第42页 |
·相关因素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42-44页 |
第四章 相关因素的重要性排序 | 第44-52页 |
·层次分析法模型的建立 | 第44-46页 |
·构造层次分析结构 | 第44页 |
·建立判断矩阵 | 第44-45页 |
·层次单排序 | 第45-46页 |
·单排序一致性检验 | 第46页 |
·相关因素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6-52页 |
·相关因素指标体系层次分析结构 | 第46-48页 |
·相关因素指标体系单排序权重计算 | 第48-50页 |
·相关因素指标排序 | 第50-52页 |
第五章 节能省地型住宅建设案例 | 第52-57页 |
·工程概况 | 第52页 |
·“四节”环保技术应用实践 | 第52-55页 |
·节能成套技术 | 第52-53页 |
·节地措施 | 第53-54页 |
·节水技术 | 第54页 |
·节材与环保技术 | 第54-55页 |
·案例实践分析 | 第55-57页 |
第六章 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建设的措施建议 | 第57-61页 |
·政府部门措施建议 | 第57-58页 |
·相关企业措施建议 | 第58-59页 |
·科研机构措施建议 | 第59-61页 |
第七章 结论及有待改进之处 | 第61-62页 |
·研究结论 | 第61页 |
·有待改进之处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