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致谢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6页 |
·选题的意义、背景 | 第12页 |
·已有研究成果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和框架结构 | 第13-14页 |
·本文创新点和特色 | 第14-16页 |
第二章 供应链金融概述 | 第16-28页 |
·供应链金融的概念及特点 | 第16-21页 |
·供应链的概念 | 第16-17页 |
·供应链金融的概念 | 第17-19页 |
·供应链金融的特点 | 第19-21页 |
·供应链金融体系构成 | 第21-22页 |
·供应链金融的行为主体 | 第21页 |
·供应链金融的制度环境 | 第21-22页 |
·供应链金融的技术环境 | 第22页 |
·供应链金融的分类 | 第22-23页 |
·按融资对象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分类 | 第22页 |
·按实际承担风险主体的不同进行分类 | 第22-23页 |
·供应链金融的市场价值 | 第23-25页 |
·供应链金融对产业链及各节点企业的价值 | 第23-24页 |
·供应链金融对商业银行的价值 | 第24-25页 |
·供应链金融在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25-28页 |
·国外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状况 | 第25页 |
·国内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现状 | 第25-28页 |
第三章 兴业银行对武钢集团供应链金融服务现状分析 | 第28-38页 |
·以武钢集团为核心的供应链金融特点分析 | 第28-30页 |
·钢铁行业的供应链特点分析 | 第28页 |
·武钢集团基本情况简介 | 第28-29页 |
·以武钢集团为核心的供应链体系分析 | 第29-30页 |
·开展对武钢集团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市场价值 | 第30页 |
·对武钢集团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总体授信情况 | 第30-32页 |
·对核心企业授信情况 | 第30-31页 |
·对配套企业授信情况 | 第31页 |
·与仓储监管方合作情况 | 第31-32页 |
·对武钢集团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市场准入条件 | 第32-33页 |
·主体选择 | 第32页 |
·融资安排 | 第32-33页 |
·对武钢集团供应链金融主要模式分析 | 第33-38页 |
·工商银模式 | 第33-36页 |
·合同质押模式 | 第36-37页 |
·保兑仓模式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兴业银行对武钢集团供应链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38-48页 |
·现有组织构架不能满足供应链管理要求 | 第38-39页 |
·业务条线管理协调不够 | 第38页 |
·专业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 | 第38页 |
·缺乏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 | 第38-39页 |
·信贷评审体系不能适应供应链金融创新发展需要 | 第39-45页 |
·信贷管理理念有待统一认识 | 第39页 |
·授信评审体系未能体现差异化管理 | 第39-45页 |
·对供应链关联集合未能实现风险总控 | 第45页 |
·供应链金融服务领域有待进一步深入拓展 | 第45-48页 |
·市场差距对比分析 | 第45-46页 |
·营销策略市场贴近不够 | 第46-48页 |
第五章 全面开展与武钢集团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对策和建议 | 第48-55页 |
·组织架构的再造 | 第48-50页 |
·专业部门的建设 | 第48页 |
·主办行的选择 | 第48-49页 |
·专业团队建设 | 第49-50页 |
·信贷评审体系的调整 | 第50-52页 |
·评审路径的优化 | 第50页 |
·关联集合风险敞口总控管理 | 第50-51页 |
·对配套企业准入标准的调整 | 第51-52页 |
·供应链金融服务领域的拓展 | 第52-55页 |
·拓展对物流配套企业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支持 | 第52页 |
·强化对上游燃料配套企业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支持力度 | 第52-54页 |
·营销策略的调整 | 第54-55页 |
结束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