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8页 |
前言 | 第8-14页 |
第1章 以社会危害性为核心的我国犯罪本质概说 | 第14-26页 |
·社会危害性理论的历史考察与社会危害性理论的现状 | 第14-18页 |
·学界关于社会危害性理论的论战 | 第18-24页 |
·批判者的观点 | 第18-21页 |
·维护者的观点 | 第21-24页 |
·学界关于犯罪本质问题的新发展 | 第24-26页 |
第2章 社会危害性理论在罪刑法定原则之下的应有内涵及功能分析 | 第26-56页 |
·罪刑法定原则的精神意蕴 | 第26-33页 |
·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基础 | 第26-28页 |
·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内容 | 第28-33页 |
·社会危害性理论的应有内涵 | 第33-45页 |
·作为“衡量犯罪标尺”的社会危害性 | 第33-34页 |
·我国刑法中的社会危害性理论 | 第34-38页 |
·评析 | 第38-43页 |
·小结:引入“功能分析”的必要性 | 第43-45页 |
·社会危害性理论的功能分析 | 第45-56页 |
·社会危害性理论的刑法功能 | 第45-48页 |
·司法功能的实现 | 第48-50页 |
·关于出罪功能的实现 | 第50-52页 |
·关于实质的解释功能 | 第52-54页 |
·小结 | 第54-56页 |
第3章 以法益为核心的大陆法系犯罪本质的考察 | 第56-90页 |
·犯罪本质的内涵:法益侵害还是规范违反 | 第56-57页 |
·法益论及其内涵 | 第57-73页 |
·法益论的形成与发展 | 第57-71页 |
·法益概念的发展方向:法益的非物质化 | 第71-73页 |
·规范论及其内涵 | 第73-83页 |
·规范论的形成与发展 | 第73-78页 |
·规范论对法益论的批判 | 第78-80页 |
·法益侵害说与规范违反说理论内涵的比较与评析 | 第80-83页 |
·法益概念的功能分析 | 第83-90页 |
·法益概念的刑法功能 | 第83页 |
·法益概念的立法功能 | 第83-86页 |
·法益概念的司法功能 | 第86-89页 |
·法益概念司法功能的实现 | 第89-90页 |
第4章 比较研究:以理论的内涵、功能以及功能实现为视角 | 第90-102页 |
·比较标准的设定:以保障人权的价值诉求为归依 | 第90-92页 |
·理论内涵与刑法功能之比较 | 第92-96页 |
·社会危害性理论与法益论内涵之比较 | 第92-93页 |
·刑法功能的比较 | 第93-96页 |
·司法功能实现之比较 | 第96-102页 |
·可操作性及其对理论体系的要求 | 第96-97页 |
·安全性及其对理论体系的要求 | 第97-98页 |
·我国犯罪构成理论体系在可操作性和安全性方面的不足 | 第98-100页 |
·解决思路 | 第100-102页 |
结论 | 第102-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07页 |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7-108页 |
致谢 | 第108-110页 |
摘要 | 第110-114页 |
ABSTRACT | 第114-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