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总则论文

共同犯罪视域下的身份犯及其展开

内容提要第1-8页
前言第8-14页
第1章 刑法中身份与身份犯的基本内涵第14-40页
   ·刑法中的身份第14-27页
     ·身份的刑事立法概况第15-17页
     ·身份的概念与特征第17-22页
     ·身份的分类第22-24页
     ·身份的刑法功能第24-27页
   ·刑法中的身份犯第27-40页
     ·身份犯的概念与特征第27-30页
     ·身份犯的本质第30-36页
     ·身份犯的学理类型第36-40页
第2章 共犯的基本理论及身份对共同犯罪的影响第40-76页
   ·正犯与共犯的区别第41-49页
     ·客观理论第41-43页
     ·主观理论第43-45页
     ·犯罪事实支配论第45-47页
     ·我国刑法中正犯与共犯的区分标准第47-49页
   ·共犯的本质(Ⅰ)——犯罪共同说与行为共同说第49-59页
     ·破题:犯罪共同说与行为共同说的对立第49-52页
     ·关键:明确犯罪共同说与行为共同说的分歧第52-54页
     ·场域:我国的学说、观点介评第54-56页
     ·出路:部分犯罪共同说的提倡第56-59页
   ·共犯的本质(Ⅱ)——共犯从属性说与共犯独立性说第59-64页
     ·学说:共犯从属性说与共犯独立性说第59-61页
     ·争点:基于刑法立场的不同第61-62页
     ·结论:我国刑法之立场选择第62-64页
   ·共同犯罪人的分类第64-70页
     ·英美刑法中共同犯罪人的分类第64-65页
     ·大陆法系刑法中共同犯罪人的分类第65-66页
     ·我国刑法中共同犯罪人的分类第66-70页
   ·身份对各共同犯罪人刑事责任的影响第70-76页
     ·身份影响共同犯罪人刑事责任的依据第70-73页
     ·身份对各共同犯罪人刑事责任影响的方式第73-76页
第3章 身份犯与共同正犯第76-98页
   ·身份犯与共同正犯第76-91页
     ·有身份者联合且共同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构成共同正犯第78-79页
     ·有身份者联合但并未利用共同职务上的便利是否构成共同正犯第79-80页
     ·无身份者与有身份者能否构成纯正身份犯的共同正犯第80-84页
     ·无身份者与有身份者共同实施犯罪行为性质的认定第84-91页
   ·身份犯与共同犯罪中的亲手犯第91-98页
     ·亲手犯的概念与类型第91-93页
     ·身份犯与共同犯罪中亲手犯的竞合第93-98页
第4章 身份犯与共犯第98-106页
   ·身份犯与教唆犯第98-103页
     ·身份犯与教唆犯的竞合第99-101页
     ·无身份者教唆有身份者之情形第101-103页
   ·身份犯与帮助犯第103-106页
     ·有身份者帮助无身份者实施犯罪之情形第103-105页
     ·无身份者帮助有身份者实施犯罪之情形第105-106页
第5章 身份犯与共同犯罪中的错误第106-118页
   ·共犯的错误论之基本理论概说第108-109页
     ·共犯的错误之概念第108页
     ·共犯的错误之种类第108-109页
   ·身份犯与构成要件性的认识错误第109-114页
     ·身份犯与同一构成要件内的错误第110-113页
     ·身份犯与不同构成要件间的错误第113-114页
   ·身份犯与违法性认识错误第114-118页
     ·违法性认识错误概述第114-115页
     ·身份犯之违法性认识错误第115-118页
第6章 身份犯与共同犯罪理论在实务中的贯彻第118-135页
   ·自然身份犯——以强奸罪为个案的研究第119-124页
     ·强奸罪之共犯概说第119-120页
     ·共同犯罪下的强奸罪司法认定第120-124页
   ·法定身份犯——以受贿罪为个案的研究第124-135页
     ·共同受贿犯罪概述第125页
     ·共同犯罪下的受贿罪司法认定第125-135页
结语第135-138页
参考文献第138-14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49-151页
后记第151-157页
论文摘要第157-161页
Abstract第161-165页

论文共1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监督过失犯罪研究
下一篇:犯罪本质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