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策性银行资产证券化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9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7-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国内外相关文献评述 | 第14-16页 |
·研究意义和目的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17-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我国政策性银行资产证券化的理论基础 | 第19-29页 |
·政策性银行的资产负债概述 | 第19-22页 |
·政策性银行负债业务 | 第19-20页 |
·政策性银行资产业务 | 第20-21页 |
·政策性银行资产负债的特征 | 第21-22页 |
·银行资产证券化理论概述 | 第22-29页 |
·资产证券化的概念 | 第23页 |
·银行资产证券化的理论基础 | 第23-24页 |
·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原理 | 第24-26页 |
·银行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流程 | 第26-27页 |
·银行资产证券化的作用机理 | 第27-29页 |
第三章 我国政策性银行资产证券化的现实依据 | 第29-40页 |
·我国政策性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性 | 第29-32页 |
·我国政策性银行存在流动性问题 | 第29-30页 |
·我国政策性银行需要资产证券化改善流动性 | 第30-32页 |
·我国政策性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 | 第32-36页 |
·我国政策性银行资产证券化可行性相关观点综述 | 第32-34页 |
·我国政策性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市场条件 | 第34-35页 |
·我国政策性银行资产证券化的自身条件 | 第35-36页 |
·我国政策性银行资产证券化的特殊性 | 第36-40页 |
·我国政策性银行比商业性银行更有资产证券化动机 | 第36-37页 |
·我国政策性银行资产证券化有自身优势 | 第37-38页 |
·我国政策性银行资产证券化的特殊意义 | 第38-40页 |
第四章 我国政策性银行资产证券化的方案设计 | 第40-56页 |
·基础资产的选择 | 第40-42页 |
·SPV的组织形式 | 第42-45页 |
·SPV的几种主要组织形式评述 | 第43-44页 |
·成立政策性银行全资子公司SPV | 第44-45页 |
·基于实物期权的信用增级方式设计 | 第45-54页 |
·信用增级方法概述 | 第45-47页 |
·设计的来源 | 第47-48页 |
·设计的理论基础 | 第48-49页 |
·模型调控和参数分析 | 第49-53页 |
·模型的建立和具体的计算步骤 | 第53页 |
·设计的创新和优势 | 第53-54页 |
·设计待解决的问题 | 第54页 |
·证券定价 | 第54-56页 |
第五章 我国政策性银行资产证券化的风险防控 | 第56-66页 |
·资产证券化系统风险的产生机理分析 | 第56-58页 |
·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风险成因分析 | 第58-62页 |
·我国政策性银行资产证券化的风险防控 | 第62-6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研究结论 | 第66页 |
·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