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绪论 | 第10-18页 |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 (二) 研究背景及现状 | 第10-13页 |
| 1、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2、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三)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 1、理论意义 | 第13-14页 |
| 2、实践意义 | 第14页 |
| 3、其他意义 | 第14页 |
| (四)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五) 问题的解决 | 第15-16页 |
| 1、研究思路 | 第15页 |
| 2、基本观点 | 第15-16页 |
| 3、整体结构 | 第16页 |
| (六) 文章的创新点及待解决的问题 | 第16-18页 |
|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的理论解析 | 第18-25页 |
| (一) 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的概念 | 第18-21页 |
| 1、辅导员职业能力 | 第18-19页 |
| 2、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 | 第19-21页 |
| (二) 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的内容 | 第21-22页 |
| 1、教学辅导能力建设 | 第21页 |
| 2、事务管理能力建设 | 第21页 |
| 3、职业指导能力建设 | 第21页 |
| 4、自我发展能力建设 | 第21-22页 |
| (三) 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的特点 | 第22-23页 |
| 1、个体性 | 第22页 |
| 2、情境性 | 第22页 |
| 3、创新性 | 第22页 |
| 4、发展性 | 第22-23页 |
| 5、复合性 | 第23页 |
| (四) 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的标准 | 第23-25页 |
| 1、专门的知识与技能 | 第23页 |
| 2、服务的理念与意识 | 第23页 |
| 3、长期的培训与训练 | 第23-24页 |
| 4、有效的自治与规范 | 第24页 |
| 5、严格的组织与团体 | 第24-25页 |
| 二、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的现状分析 | 第25-35页 |
| (一)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的历史考察 | 第25-26页 |
| 1、政治型辅导员发展阶段 | 第25页 |
| 2、思想型辅导员发展阶段 | 第25页 |
| 3、事务型辅导员发展阶段 | 第25-26页 |
| 4、服务型辅导员发展阶段 | 第26页 |
| (二)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的经验启示 | 第26-27页 |
| 1、立足于伦理道德的培育 | 第26-27页 |
| 2、着眼于整体素质的提高 | 第27页 |
| 3、着手于理性价值的普及 | 第27页 |
| 4、着力于理想信念的引导 | 第27页 |
| 5、着意于主体意识的尊重 | 第27页 |
| (三)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的问题探析 | 第27-29页 |
| 1、职业能力建设的系统性欠佳 | 第27-28页 |
| 2、职业能力建设的专业化不足 | 第28页 |
| 3、职业能力建设的结构性失调 | 第28-29页 |
| 4、职业能力建设的责任化尚弱 | 第29页 |
| (四)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的影响因素 | 第29-35页 |
| 1、主体性因素分析 | 第29-30页 |
| 2、客体性因素分析 | 第30-31页 |
| 3、体制性因素分析 | 第31-33页 |
| 4、特殊性因素分析 | 第33-35页 |
| 三、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的基本对策 | 第35-47页 |
| (一) 以人为本的职业能力建设的理念创新 | 第35-36页 |
| 1、德育理念创新 | 第35-36页 |
| 2、管理理念创新 | 第36页 |
| 3、服务理念创新 | 第36页 |
| (二) 以育为责的职业能力建设的实践创新 | 第36-41页 |
| 1、谋发展重规划的职业能力建设目标 | 第36-38页 |
| 2、以测评促训练的职业能力建设手段 | 第38-39页 |
| 3、化多职为多元的职业能力建设方法 | 第39-40页 |
| 4、蕴服务于专业的职业能力建设环节 | 第40-41页 |
| (三) 以效为先的职业能力建设的机制创新 | 第41-47页 |
| 1、胜任力模型的运行原理 | 第41-43页 |
| 2、基于胜任力模型的职业能力建设机制 | 第43-47页 |
| 四、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的理性反思 | 第47-58页 |
| (一) 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的核心价值 | 第47-49页 |
| 1、核心价值的内涵 | 第47页 |
| 2、核心价值的展现 | 第47-48页 |
| 3、核心价值的形成 | 第48-49页 |
| (二) 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的内在本质 | 第49-51页 |
| 1、服务本质 | 第49页 |
| 2、实践本质 | 第49-50页 |
| 3、职能本质 | 第50-51页 |
| (三) 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的发展趋向 | 第51-58页 |
| 1、专业化 | 第51-53页 |
| 2、多元化 | 第53-55页 |
| 3、人性化 | 第55-58页 |
| 结语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2-63页 |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