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9页 |
一、研究的缘起 | 第7-8页 |
二、相关术语说明 | 第8-9页 |
三、研究方法说明 | 第9页 |
(一) 文献法 | 第9页 |
(二) 行动研究法 | 第9页 |
第一章 教师专业发展观下传统教师培训模式的困境分析 | 第9-18页 |
一、教师专业发展观及其对教师培训模式创新的时代诉求 | 第9-13页 |
(一)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 第9-13页 |
(二) 教师专业发展对教师培训模式创新的时代诉求 | 第13页 |
二、教师专业发展观下传统教师培训模式遭遇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 第13-18页 |
(一) 教师专业发展观下传统教师培训模式遭遇的困境 | 第13-15页 |
(二) 传统教师培训模式的症结与反思 | 第15-18页 |
第二章 远程研修:信息技术支持下教师培训模式的当代创新 | 第18-25页 |
一、远程研修:涵义与创新之处 | 第18-20页 |
(一) 远程研修的涵义 | 第18-19页 |
(二) 远程研修的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二、"远程研修"教师培训模式的特点 | 第20-21页 |
(一) 教学资源的共享性 | 第20页 |
(二) 课程的形象生动性 | 第20页 |
(三) 教学过程的交互性 | 第20页 |
(四) 学员学习的个性化 | 第20-21页 |
(五) 培训空间的虚拟性 | 第21页 |
(六) 培训管理的智能性 | 第21页 |
三、"远程研修"教师培训模式的实践价值 | 第21-25页 |
(一) 远程研修最大范围地实现了共享优质教学资源,保证了教师整体专业发展 | 第21-22页 |
(二) 远程研修最大程度地进行多边互动和经验分享,促进了教师隐性专业知识的显性化 | 第22-23页 |
(三) 远程研修最大限度地保证每位教师的话语权,弘扬了教师的主体性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实施"远程研修"教师培训模式的对策设想——以山东省高中教师远程研修为例 | 第25-43页 |
一、山东省高中教师远程研修模式实验概况 | 第25-38页 |
(一) 山东省高中教师远程研修的实施背景及目标 | 第25-26页 |
(二) 山东省高中教师远程研修的组织实施 | 第26-29页 |
(三) 山东省高中教师远程研修的实施效果 | 第29-33页 |
(四) 山东省高中教师远程研修存在的问题及其改善之处 | 第33-38页 |
二、实施"远程研修"教师培训模式的对策设想 | 第38-43页 |
(一) 学校管理层面 | 第38-39页 |
(二) 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层面 | 第39-40页 |
(三) 教师学员层面 | 第40页 |
(四) 考核评价层面 | 第40-41页 |
(五) 远程研修平台建设层面 | 第41-42页 |
(六) 远程研修的常态化 | 第42-43页 |
结束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9页 |
附录一 | 第49-50页 |
附录二 | 第50-52页 |
附录三 | 第52-54页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4-55页 |
后记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