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 ·本文的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7-19页 |
| 第2章 货车转向架侧架和摇枕的疲劳裂纹调研 | 第19-28页 |
| ·侧架摇枕缺陷部位的裂纹典型图片 | 第20-22页 |
| ·侧架裂纹主要分布部位 | 第20页 |
| ·摇枕裂纹主要分布部位 | 第20-22页 |
| ·裂纹调研分析 | 第22-24页 |
| ·确定侧架摇枕缺陷部位的裂纹初始模型 | 第24-27页 |
| ·从现场报废侧架的裂纹照片确定裂纹初始模型 | 第24-25页 |
| ·从现场报废的摇枕缺陷部位裂纹照片决定裂纹模型 | 第25-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3章 侧架摇枕的载荷时间历程计算 | 第28-40页 |
| ·应变时间历程试验数据 | 第28-32页 |
| ·摇枕和侧架的力学模型 | 第32-35页 |
| ·利用二项式拟合方法求解载荷时间历程 | 第35-39页 |
| ·在测得的应变时间历程基础上,利用二项式拟合方法求解载荷的可行性论证 | 第35-36页 |
| ·利用二项式拟合方法计算每个载荷的时间历程 | 第36-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4章 货车转向架侧架和摇枕缺陷部位裂纹临界安全尺度和标准规定的极限尺寸 | 第40-56页 |
| ·计算三维裂纹应力强度因子K的理论依据 | 第40-45页 |
| ·理论基础 | 第40-43页 |
| ·应力强度因子计算 | 第43-45页 |
| ·不含裂纹和含不同长度裂纹缺陷部位的应力分析 | 第45-51页 |
| ·缺陷部位裂纹的临界安全尺寸和标准规定裂纹的极限尺寸 | 第51-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56-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4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