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民事诉讼撤诉制度概述 | 第12-15页 |
一、民事诉讼撤诉的含义 | 第12-13页 |
(一) 撤诉的概念 | 第12页 |
(二) 撤诉的特点 | 第12-13页 |
二、设立民事诉讼撤诉制度的意义 | 第13-14页 |
(一) 撤诉制度是当事人自由行使其诉讼权利的有效途径 | 第13页 |
(二) 撤诉制度是合理节约诉讼成本的有效方式 | 第13-14页 |
三、民事诉讼撤诉的法律后果 | 第14-15页 |
(一) 导致诉讼程序结束 | 第14页 |
(二) 撤诉后仍可再诉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我国与其他国家民事诉讼撤诉制度的考察比较 | 第15-26页 |
一、我国民事诉讼撤诉制度的现状 | 第15-18页 |
(一) 我国民事诉讼撤诉制度的历史 | 第15页 |
(二) 我国民事诉讼撤诉制度的立法现状 | 第15-17页 |
(三) 我国民事诉讼撤诉的原因 | 第17-18页 |
(四) 我国民事诉讼撤诉的法律后果 | 第18页 |
二、其他主要国家的民事诉讼撤诉制度 | 第18-22页 |
(一) 英国的民事诉讼撤诉制度 | 第18-19页 |
(二) 美国的民事诉讼撤诉制度 | 第19-20页 |
(三) 德国的民事诉讼撤诉制度 | 第20-21页 |
(四) 日本的民事诉讼撤诉制度 | 第21-22页 |
三、我国与其他国家民事诉讼撤诉制度之比较 | 第22-26页 |
(一) 我国与其他国家民事诉讼撤诉制度的主要区别 | 第22-24页 |
(二) 我国与其他国家民事诉讼撤诉制度不同的原因分析 | 第24-26页 |
第三章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撤诉制度的缺陷 | 第26-33页 |
一、当事人的处分权没有得到充分地尊重 | 第26-27页 |
二、法院对双方当事人的处理上有失公平 | 第27-29页 |
(一) 法院对原、被告缺席的裁定不同 | 第27-28页 |
(二) 撤诉制度忽视了被告的合法权益 | 第28-29页 |
三、法院的职权范围过大 | 第29页 |
四、申请撤诉的时间范围过于宽松 | 第29-30页 |
五、对撤诉的法律后果方面存在立法欠缺 | 第30-32页 |
(一) 对撤诉后再诉的情况缺乏必要的限制 | 第30-31页 |
(二) 关于撤诉导致的诉讼时效问题存在立法空白 | 第31-32页 |
六、对撤诉申请和裁定的形式缺乏明确规定 | 第32-33页 |
第四章 对完善我国民事诉讼撤诉制度的思考 | 第33-43页 |
一、明确完善我国民事诉讼撤诉制度的指导原则 | 第33-38页 |
(一) 处分原则 | 第33-35页 |
(二) 当事人平等原则 | 第35-36页 |
(三) 权利制衡原则 | 第36-38页 |
二、完善我国民事诉讼撤诉制度的具体构想 | 第38-43页 |
(一) 缩短提出撤诉申请的时间范围 | 第38页 |
(二) 给予被告撤诉否决权 | 第38-39页 |
(三) 进一步规范撤诉的程序 | 第39-40页 |
(四) 明确规定撤诉视为自始未起诉 | 第40-41页 |
(五) 废除对离婚案件撤诉后再诉情况的限制规定 | 第41页 |
(六) 修改推定撤诉的相关规定 | 第41页 |
(七) 对撤诉审查给予明确的标准 | 第41-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后记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