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自然地理学论文--一般理论与方法论文--景观学、区域论论文

元阳哈尼梯田景观格局及其稳定性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目录第11-14页
第1章 前言第14-27页
   ·选题依据第14-16页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6-23页
     ·景观生态学研究进展第16-21页
     ·梯田景观研究现状第21-23页
   ·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第23-24页
     ·研究内容第23页
     ·预期目标第23-24页
   ·技术路线与工作历程第24-26页
   ·论文章节安排第26-27页
第2章 研究区概况第27-34页
   ·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第27-28页
   ·自然条件概况第28-32页
     ·区域气候第28-29页
     ·地质地貌第29-30页
     ·水系第30页
     ·土壤第30-31页
     ·植被类型第31-32页
   ·社会经济概况第32-34页
第3章 元阳梯田景观空间格局及美学特征研究第34-56页
   ·数据与处理第34-41页
     ·梯田景观类型的划分第34-35页
     ·数据处理第35-36页
     ·格局指标与计算第36-41页
   ·梯田景观空间格局第41-46页
     ·梯田景观空间格局特征第41-42页
     ·景观及斑块类型水平的粒度特征第42-43页
     ·景观及斑块类型的空间邻接特征第43-46页
   ·居民地空间格局与耕作半径研究第46-50页
     ·居民地空间格局特征第47-48页
     ·居民地耕作半径研究第48-50页
   ·元阳梯田景观格局与美学特征分析第50-54页
     ·景观格局与元阳梯田的规模美第50页
     ·景观格局与元阳梯田的格局美第50-51页
     ·景观格局与元阳梯田的和谐美第51-54页
   ·本章小结第54-56页
第4章 元阳梯田景观动态演化研究第56-79页
   ·数据处理与获取第56-63页
     ·数据源第56-57页
     ·分类系统第57-58页
     ·梯田景观图的制作第58-61页
     ·数据获取第61-63页
   ·元阳梯田景观结构变化第63-64页
   ·元阳梯田景观类型变化第64-69页
     ·1974-1992年期间景观类型的时空变化第65-66页
     ·1992-2000年期间景观类型的时空变化第66-69页
   ·元阳梯田景观格局变化第69-74页
     ·景观整体格局动态变化第69-70页
     ·主要景观类型格局动态变化第70-74页
   ·元阳梯田景观斑块的粒度特征变化第74-77页
     ·林地斑块体不同面积等级的数量分布及变化分析第75-76页
     ·水田斑块体数量及面积变化动态第76-77页
   ·本章小结第77-79页
第5章 元阳梯田景观稳定性研究第79-95页
   ·景观稳定性研究第79-82页
     ·景观稳定性研究内容第79-81页
     ·景观稳定性研究方法第81-82页
   ·元阳梯田景观稳定性研究第82-93页
     ·定量指数与景观稳定第82-84页
     ·梯田景观的垂直空间结构与其稳定性第84-86页
     ·梯田景观格局变化与其稳定性第86-89页
     ·生态系统功能与景观稳定第89-93页
   ·本章小结第93-95页
第6章 梯田景观格局及变化图谱研究第95-120页
   ·地学信息图谱概述第95-105页
     ·地学信息图谱的诞生第96页
     ·地学信息图谱的研究现状第96-98页
     ·基本概念、理论、方法与表现形式第98-100页
     ·地学信息图谱单元第100-102页
     ·地学信息图谱的基本类型及功能第102-105页
   ·景观图谱概述第105-107页
   ·梯田景观信息图谱的构建第107-118页
     ·景观格局时空演变基本模式第108-110页
     ·景观空间格局变化扩展过程分析第110-112页
     ·景观空间格局的图谱分析第112-118页
   ·本章小结第118-120页
第7章 综合讨论第120-130页
   ·研究结果综合分析第120-123页
     ·哈尼梯田景观格局及其美学特征第120-121页
     ·哈尼梯田景观稳定性研究第121-122页
     ·哈尼梯田景观图谱研究第122-123页
   ·景观格局研究中的相关问题讨论第123-125页
     ·景观格局指数及其体系评价第123-124页
     ·格局、过程与尺度问题第124-125页
   ·对本研究的评价第125-127页
     ·目标及内容实现第125页
     ·达到的水平及创新、特色第125-126页
     ·研究不足及改进意见第126-127页
   ·下一步的工作展望与理论拓展第127-130页
     ·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耦合研究第127-128页
     ·加强景观图谱研究第128页
     ·加强人工水渠或水系及其管理单元的研究第128-129页
     ·景观生态与可持续性科学第129-130页
第8章 结论与建议第130-137页
   ·研究结论第130-134页
     ·梯田景观空间格局及其美学特征第130-131页
     ·梯田景观动态变化研究第131-132页
     ·梯田景观稳定性研究第132-133页
     ·梯田景观图谱研究第133-134页
   ·措施建议第134-137页
     ·规范制度,完善机构第134页
     ·加强森林植被的保护第134-135页
     ·加强梯田渠系建设第135页
     ·加大哈尼梯田的研究力度第135页
     ·发扬哈尼族传统生态文化第135-137页
参考文献第137-147页
在读期间简况第147-148页
致谢第148-149页

论文共1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洋多金属结核合成锂离子筛与吸附基础研究
下一篇:基于李对称分析的偏微分方程精确解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