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元件、部件论文--发送器(变换器)、传感器论文--传感器的应用论文

用于无线传感网的低能耗数据压缩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1章 引言第10-16页
   ·论文的研究背景第10-13页
     ·无线传感网概述第10页
     ·网络特性及技术要求第10-12页
     ·无线传感网中的数据压缩第12-13页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3-14页
   ·论文的主要贡献第14-15页
   ·论文的结构安排第15-16页
第2章 数据压缩的研究历史与现状第16-31页
   ·传统的数据压缩算法第16-17页
   ·无线传感网的数据压缩算法第17-30页
     ·压缩算法的技术要求第17-19页
     ·时域压缩算法第19-25页
     ·空域压缩算法第25-29页
     ·时空域压缩算法第29-30页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3章 无线传感网的压缩算法评估第31-56页
   ·概述第31-35页
     ·压缩算法评估的常用指标第31-32页
     ·压缩算法评估现状第32-35页
   ·算法评估中存在的问题第35-37页
     ·评估指标偏差第35-36页
     ·评估实现偏差第36-37页
   ·算法评估的新标准第37-41页
     ·基本定义第37页
     ·几点假设第37-38页
     ·新的评估标准第38-41页
   ·算法评估设置第41-45页
     ·目标算法第41-42页
     ·原始数据第42-43页
     ·实验平台第43-45页
   ·压缩算法的性能评估第45-55页
     ·压缩比评估第45-48页
     ·压缩时间评估第48-51页
     ·节能效益评估第51-54页
     ·算法设计的几点讨论第54-55页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4章 无线传感网的压缩判决机制第56-81页
   ·概述第56-58页
     ·压缩不节能的原因分析第56-57页
     ·数据压缩节能优化的研究现状第57-58页
   ·压缩判决机制的设计与理论分析第58-64页
     ·压缩判决机制的系统框架第58-59页
     ·压缩判决机制的理论分析第59-61页
     ·压缩判决机制的具体实现第61-64页
   ·压缩判决机制的性能评价第64-70页
     ·实验设置第64页
     ·预测模型的构造第64-65页
     ·压缩判决机制的节能效果第65-68页
     ·压缩判决机制的普适性第68-70页
   ·自适应压缩判决机制的设计与实现第70-73页
     ·压缩判决机制的改进策略第70-71页
     ·自适应压缩判决机制的系统框架第71-72页
     ·自适应机制的具体实现第72-73页
   ·自适应压缩判决机制的性能评价第73-79页
     ·预测模型的性能比较第73-75页
     ·自适应压缩判决机制的误判率分析第75-77页
     ·自适应压缩判决机制的节能效果第77-79页
   ·本章小结第79-81页
第5章 时域压缩的网络级节能优化机制第81-93页
   ·概述第81-83页
     ·压缩算法的共性与个性第81-82页
     ·网络级节能优化的相关研究第82-83页
   ·网络级节能优化机制的设计与理论分析第83-86页
     ·网络级节能优化机制的总体架构第83-84页
     ·网络级节能优化机制的数学分析第84-86页
   ·网络级节能优化机制的性能分析第86-92页
     ·实验设置第86-88页
     ·数据特征及网络特征的影响分析第88-90页
     ·网络级节能优化机制的节能效果第90-92页
   ·本章小结第92-93页
第6章 基于硬件压缩加速的低能耗节点设计与实现第93-104页
   ·概述第93-94页
   ·传感器节点新架构第94-96页
     ·节点架构的改进思路第94-95页
     ·基于硬件压缩加速的节点新结构第95-96页
   ·硬件压缩加速器的设计第96-100页
     ·基于小波变换的空域压缩算法第97-99页
     ·压缩加速器的硬件结构第99-100页
   ·芯片性能测试第100-103页
   ·本章小结第103-104页
第7章 结论第104-106页
   ·研究总结第104-105页
   ·可进一步开展的工作第105-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15页
致谢第115-116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16-117页

论文共1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影响中国、韩国和美国的老年人接受信息科技的因素
下一篇:无线传感网络拓扑控制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