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组织支持感与大学生“村官”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绪论第10-19页
 一、研究背景第10-12页
  (一)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的意义第10页
  (二) 江苏省大学生“村官”管理实践第10-12页
 二、大学生“村官”现象的研究现状第12-15页
  (一) 大学生“村官”工作现状调查视角第12页
  (二) 大学生“村官”制度政策视角第12-13页
  (三) 大学生“村官”身份的法律权威视角第13页
  (四) 大学生“村官”个体角色视角第13-14页
  (五) 对大学生“村官”的人员管理视角第14-15页
 三、研究意义第15-16页
  (一) 实践意义第15页
  (二) 理论意义第15-16页
 四、研究目的第16-17页
 五、论文框架及内容第17-19页
第一章 理论基础第19-29页
 一、社会交换理论第19-20页
  (一) 社会交换理论的基本含义第19页
  (二) 社会交换理论的具体内容与基本原理第19-20页
 二、组织支持理论第20-22页
  (一) 组织支持感的定义第20-21页
  (二) 组织支持感的相关变量研究第21-22页
 三、组织承诺相关理论第22-25页
  (一) 组织承诺的定义第22-23页
  (二) 组织承诺的维度划分第23-24页
  (三) 组织承诺的相关变量研究第24-25页
 四、工作绩效相关理论第25-26页
  (一) 工作绩效的定义第25页
  (二) 工作绩效的维度第25-26页
 五、组织支持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第26-27页
 六、组织承诺与组织支持感、工作绩效的关系第27-29页
第二章 研究设计及方法第29-33页
 一、概念定义第29-30页
  (一) 大学生“村官”第29页
  (二) 组织支持感第29页
  (三) 组织承诺第29-30页
  (四) 工作绩效第30页
 二、研究构思与假设第30-31页
 三、研究方法第31-33页
第三章 现状调查与分析第33-49页
 一、问卷说明第33-34页
 二、样本的个体属性描述与分析第34-35页
 三、量表的信度、效度分析第35-38页
  (一) 量表的信度分析第36页
  (二) 量表的效度分析第36-38页
 四、大学生“村官”的组织支持感、组织承诺、工作绩效的现状分析第38-39页
  (一) 大学生“村官”组织支持感现状的分析第38-39页
  (二) 大学生“村官”组织承诺现状的分析第39页
  (三) 大学生“村官”工作绩效现状的分析第39页
 五、大学生“村官”的组织支持感、组织承诺、工作绩效的现状讨论第39-45页
  (一) 人员管理程序的不规范导致程序公平上支持感低第40-42页
  (二) 无保障和激励的薪资制度导致薪酬与工作条件上支持感低第42-43页
  (三) 眼高手低、技不得施导致低绩效第43页
  (四) 身份缺乏法律认同导致情感承诺低第43-44页
  (五) 职业发展的不稳定性导致继续承诺低第44-45页
 六、基于个体属性的大学生“村官”组织支持感、组织承诺、工作绩效的现状分析与讨论第45-49页
  (一) 各研究变量在性别上的描述分析与讨论第45页
  (二) 各研究变量在教育程度上的描述分析与讨论第45-46页
  (三) 各研究变量在专业背景上的描述分析与讨论第46-47页
  (四) 各研究变量在岗位工龄上的描述分析与讨论第47页
  (五) 各研究变量在地区上的描述分析与讨论第47-49页
第四章 假设检验与结果分析第49-56页
 一、组织支持感、组织承诺与大学生“村官”工作绩效的相关性分析第49-51页
  (一) 组织支持感与工作绩效的相关性分析第49-50页
  (二) 组织支持感与组织承诺的相关性分析第50页
  (三) 组织承诺与工作绩效的相关性分析第50-51页
 二、组织支持感、组织承诺与大学生“村官”工作绩效的回归分析第51-55页
  (一) 组织支持感对工作绩效的回归分析第51-53页
  (二) 组织承诺对工作绩效的回归分析第53-54页
  (三) 组织承诺在组织支持感与工作绩效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分析第54-55页
 四、组织支持感、组织承诺、大学生“村官”工作绩效关系的讨论第55-56页
  (一) 组织支持感影响大学生“村官”工作绩效第55页
  (二) 组织承诺在组织支持感与大学生“村官”工作绩效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第55-56页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第56-67页
 一、研究结论第56-58页
  (一) 人员管理的不规范导致大学生“村官”组织支持感与工作绩效不满意第56-57页
  (二) 大学生“村官”的个人属性影响其组织支持感、工作绩效第57页
  (三) 提高组织支持感可以促进大学生“村官”工作绩效提高第57-58页
 二、政策建议第58-67页
  (一) 为大学生“村官”提供身份上的法律制度认同第58-59页
  (二) 为大学生“村官”选拔提供公平、科学的流程第59-60页
  (三) 为大学生“村官”提供岗位职责的明确定位第60页
  (四) 为大学生“村官”提供完善的培训体系第60-62页
  (五) 为大学生“村官”提供公平、公开的绩效考核制度第62-63页
  (六) 为大学生“村官”提供有保障和具有激励性的薪酬制度第63-64页
  (七) 为大学生“村官”提供灵活、可靠的创业项目资金第64页
  (八) 为大学生“村官”提供实际和富有成效的职业发展指导第64-65页
  (九) 为大学生“村官”提供持续不断、无微不至的关怀式管理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3页
附录一:调查问卷第73-77页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第77-78页
致谢第78-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支持研究
下一篇:高校成教生精神贫困及其教育对策研究